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论我国一流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发布时间:2018-05-14 12:49

  本文选题:人才培养目标 + 一流大学 ; 参考:《中国高教研究》2016年08期


【摘要】:人才培养目标是大学本科教育的工作方针。正确理解一流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我国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必需之举。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理性思考与周密设计,具有导向价值、标识价值和激励价值。通过对我国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统计与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一流大学普遍重视人才的九大特质与六大类型,重点强调人才的国家性与社会性、创新性与视野性以及人才的综合素质。同时,我国一流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目标方向不明确、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以及人才培养定位过于保守等问题,而这也是我国一流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的着力点。
[Abstract]:The goal of talent training is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undergraduate talent training goal of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and scientifically determine the orient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goals. The goal of undergraduate talent training is the rational thinking and careful design of "what kind of talents to cultivat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has guiding value, marking value and encouraging value. Through th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the talent training goals of th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in China,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top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generally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nine characteristics and six types of talents, with emphasis on the national and social nature of talents. Innovation and visual field and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al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unclear target direction, serious homogeneity and too conservative orient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in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which is also the focus of the reform of undergraduate talents training goals in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in China.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创造性人才培养与大学教学文化研究”(14JJD88002)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绍义;“愿意学,学得好”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李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模式探析[J];职教通讯;2003年11期

3 李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模式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4 丁桂芝 ,郝玲;制订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J];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02期

5 王忠武;科学发展观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创新[J];理论学习;2004年10期

6 张凤琼;杜世洪;;关于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吴静;略论融入全球化理念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杜承铭;;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选择、构建及实现[J];教育与职业;2006年32期

9 吴九占;;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与教学模式的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5期

10 荆光辉;张润泽;安云初;欧阳斐;;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思辨与定位[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松林;马庆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发展回顾[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刘松林;马庆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发展回顾[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王红梅;王有志;郭春明;;试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4 沈颂华;;浅析社会对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与高等学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A];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5 李尚宁;曾庆乔;;突出多元智能开发,强化“六个一”人才培养目标[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6 钱朝阳;蒲玲;金宇清;樊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立的系统思考[A];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7 汪燕;;校企合作稳定的长效机制研究[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8 李尚宁;曾庆乔;;突出多元智能开发,强化“六个一”人才培养目标[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二)[C];2009年

9 卢爱工;李晴;盂祥麒;王贺;;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A];全国护理教育研讨会暨第3次护理学院(校)长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10 王兴洲;应伟丽;蒋薏;;高职教育中考核方式的改革[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朱卫国邋通讯员 朱强;歩城镇大力培养农村适用人才[N];济宁日报;2008年

2 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 王亚非;坚持电子信息专业特色 丰富人才培养目标内涵[N];中国电子报;2009年

3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钟秉林;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应体现阶段性[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中英合作“中高职衔接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项目”课题组成员 吕红 辜川毅;中职升高职,在课程上脱节[N];中国教育报;2012年

5 展涛;担承社会责任 培育民族中坚[N];光明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潘秀慧;培养高科技人才 护航新农村建设[N];温州日报;2006年

7 郭桂英;文化产业需要人文教育的支撑[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王勇进;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N];解放军报;2002年

9 张慧 王小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N];光明日报;2013年

10 李永莉;永仁县大力培养农村适用人才[N];楚雄日报(汉);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华;当代中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志刚;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4 王茹;校友视角下人才培养目标修订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5 姜晓坤;中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余慧颖;紫金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课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7 李学敏;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过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8 白逸仙;社会需求导向的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杨科举;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婧君;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879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8879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2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