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虚拟与现实世界的边界已经模糊,我们正处于从传统社会走向全面信息社会的大变革时代,从工业文明走向信息文明。目前我国高校的大学生都出生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从他们的成长过程来看,一开始就有互联网的伴随,可以说,使用互联网已经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毋庸置疑,互联网对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由此,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新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虽然互联网把一切都连接了起来,但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人这个核心。所以,加强网络文明建设、规范网络行为离不开人这个核心。从互联网在我国30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网络行为的规范、网络文明的建设,仅仅依靠法规制度等外在条件的他律收效不大。大学生是充满活力的群体,他们对网络文明的认识和网络行为,对网络文明建设的影响更大,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大学生网络自律培育,不断提高他们的自律的意识、能力,强化他们自我管理。这也是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需突破研究的课题。本文在较为详细阐述网络文明、自律培育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二者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并借助对大学生使用网络情况较为广泛的调查和细致的分析,力图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理论,较为系统地对实施大学生网络自律培育的机制、对策进行了研究,获得结论。从调查研究的结果来看,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与否的关键,取决于其是否具有较强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因此,应把加强大学生的自律培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研究,认为加强大学生网络自律培育,就要建立相应的机制、采取必要的具体措施,对大学生网络行为予以规范,并使他们从内心能理解和接受,在行为上自觉遵守。本文结合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现状特别是网络不文明行为产生原因的分析,通过探讨,提出大学生网络自律培育路径,就是要充分依靠和发挥大学生的自律、慎独,规范和引导他们养成文明的网络行为,对于建设安全、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来看,网络文明建设同样需要依靠教化的力量。因此,提高大学生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培育网络行为自律,也需要依靠教化。在对策上,核心就是建立自律培育的教育架构,在路径上,就是要采取与大学生心理需求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和实施模式。同时,充分考虑到大学生心里还不成熟、正处在人生重要成长期,难以抵制网络虚拟环境不良诱惑、容易暴露人性缺点等特点,认为加强网络管理制度建设非常必要。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4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研究主要内容和重点
1.4.2 研究方案
1.4.3 技术路线及措施
1.4.4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关键技术
2 网络与自律培育概述
2.1 网络概述
2.1.1 网络的定义与特性
2.1.2 网络的功能与应用
2.1.3 网络的发展与影响
2.2 自律培育
2.2.1 自律的概述
2.2.2 网络自律培育的内涵
2.2.3 网络自律培育的原则
3 网络自律培育研究的理论依据
3.1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相关理论
3.2 网络伦理学理论
3.3 网络传媒学理论
3.4 儒家的"慎独"思想
4 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与分析
4.1 调查基本情况
4.2 大学生网络行为分析
4.3 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及自律危机
4.3.1 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特点
4.3.2 大学生网络行为变化的原因
4.3.3 大学生网络不文明现象探析
5 大学生网络自律培育的必要性及对策
5.1 培育大学生网络自律的必要性
5.1.1 网络自律是优化网络环境的需要
5.1.2 自律培育是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关键点
5.1.3 自律是网络道德规范的最高境界
5.2 大学生网络自律培育的对策
5.2.1 增强控制网络不文明行为的实效性
5.2.2 加强大学生网民的主体能动机制
5.2.3 强化外部推动机制
5.2.4 加强制度管理
5.2.5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5.2.6 国外网络自律制度的借鉴
6 结论
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楠;;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的范式创新[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张宽裕;丁振国;;论网络意识形态及其特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年02期
3 何洲;吴克明;;论加强以人为本的网络文明教育[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周勃;;Web2.0时代网络文明现状及法律规制[J];理论月刊;2007年05期
5 李天强;;浅议高校网络文明建设的的重要性[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高菊;;论和谐社会的网络文明[J];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01期
7 曾长秋;薄明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从问题意识走向理论建构[J];思想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8 戴新利;;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新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07期
9 ;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十年发展历程——访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主任张再兴教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12期
10 徐军,刘宏;大学生网络文明道德现状及建设途径[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礼富;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探究[D];苏州大学;2006年
2 彭跃辉;网络发展与精神文明[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崔子修;网络空间的社会哲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晓东;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与网络行为特点及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邓陆潇;大学生网络文明建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傅军;倡导大学生网络文明,构建高校和谐校园[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齐铁志;“慎独”与网络道德建设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罗珍;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其防治体系建构思考[D];中南大学;2005年
6 薄明华;论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D];中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
23823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382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