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1 15:13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是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政府制定政策、评价督导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全面、科学、规范的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监测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体系的建立和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各领域专家学者也积极开展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广泛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仍然存在某些方面的缺憾: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的系统性研究不多;尚未构建权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结果评估模型;缺少符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决策需求的支持系统。本文的研究就是立足解决以上问题,采取“摸清现状、系统构建、逐步推进”的实施策略,寻求表征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结果评估模型,构建发现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规律的挖掘模型和开发科学、严谨、可操作的监测系统,使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工作既符合科学理论规范,又可满足实践应用需求。 本文研究内容和创新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需求。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需要根据监测主体的需求和监测对象的特征明确监测内容,然后将监测主体的业务需求进一步转化为基本功能,最后建立一套科学的运行机制确保数据收集、处理、发布渠道的畅通和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监测内容、基本功能、运行机制是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体系需要重点考虑和深入研究的三个关键因素。 2.设计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模型。对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指标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提出了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指标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一套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到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结果评估指数,用来表征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同时,结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数据特点,设计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系统数据仓库,并选取了关联分析和模糊聚类分析等常用工具,构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规律挖掘模型。 3.开发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系统。通过建立数据仓库,应用数据挖掘技术,依照软件工程的思想,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系统的系统结构和系统功能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开发一个符合我国国情和就业工作实际需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系统。一方面,通过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完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评估功能,实现对单个高校的就业状况作出评定。另一方面,从典型个案式的研究角度出发,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系统的数据仓库进行了设计,通过SQL Server 2008 Analysis Service工具应用聚类和关联规则两种数据挖掘技术实现了分群归类和关系研究两种典型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P311.52;G647.38
【图文】:

关系图,数据源,关系图,国内外知名


图 1:数据源关系图据处理。我们通过合并、汇总、过滤等转换方式,对从其的数据进行数据的重新格式化和计算、关键数据的重新构定位,以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系统数据仓库的数据质省分为八个就业区域;将学生学习成绩分为专业课成绩、基绩三类。又如,将实践情况进行统计汇总计算出次数;将获省部级和校级三个层次分别统计汇总计算出次数;将干部经个层次分别统计其任职时间。再如,将学生的就业省份、就区标准表、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大型企业之标准表以及国家导进行对比,生成经济发达区域就业情况、国内外知名和大型导向就业情况等有效信息。念模型

高校毕业生,物理结构设计,就业状况,事实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时间维表(时间编码、年)。按照高校毕业生的况进行分析。高校毕业生供需关系主题和高校毕时间维表与之类似。型型和逻辑模型设计中的事实表设计方案,现给出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人数分析事实、高校毕业生供况指标事实的物理结构设计。(见图 2、图 3、

物理结构设计,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实,状况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人数分析事实物理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佳士;陈亮;马妍妍;李骏;朱继勇;;全媒体环境下新闻学专业就业动向与教改对策[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赵洁;陶雷;莫赞;;本科“信管”专业培养方案调研及改革研究[J];职业时空;2011年06期

3 吴勇毅;许金水;;何日破茧成蝶?——IT教育培养模式的困境与突破[J];软件工程师;2011年07期

4 王松云;杜艳;李雪云;;论高校学生户籍档案管理的现状和革新[J];宿州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张继美;桂红兵;;R-C4.5决策树模型在高职就业分析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20期

6 姜书汉;;高校争设物联网专业 缓解毕业生就业之殇[J];物联网技术;2011年04期

7 张继美;桂红兵;;R-C4.5决策树模型在高职就业分析中的应用[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1年07期

8 王涛;唐曙光;;在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环境下,实现信息服务的社会化[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17期

9 张涛甫;;媒体新兵入伍[J];青年记者;2011年21期

10 吴淑玲;汪波;谢涛;;基于Apriori算法的大学生就业产业结构分析[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鸿;吴新菊;;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其对策[A];第四届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育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丁小浩;岳昌君;;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对策与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3 周建荣;;高职金融毕业生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基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经验分析[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4 北京大学课题组;闵维方;丁小浩;文东茅;岳昌君;;200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的初步统计[A];第二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3年

5 李维利;;就业导向力促高职教育强势发展——2003、2004年全国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从高考弃考现象看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失衡[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吕屹;;艺术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与对策分析[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8 叶忠;;当前毕业生就业预期过高的原因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王舜华;;如何构建高职院校毕业生和谐的就业心态[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10 刘献文;;现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研究与分析[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彭磊 通讯员 何俊青 实习生 唐胜;首用“非失业率”描述就业状况[N];湖北日报;2011年

2 记者 陈婉婉;26.9万高校毕业生派遣在即[N];安徽日报;2011年

3 记者 骆辉;我省20余万名毕业生顺利就业[N];南昌日报;2011年

4 记者 姚晓丹;四措施支持震区毕业生就业[N];光明日报;2010年

5 彭黄磊;粤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好转[N];中国信息报;2010年

6 西社 张倩;海西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N];青海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汪瑞林;推进毕业生就业,迎难而上[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记者 刘昊;今年起增加5次毕业生就业进展月报[N];北京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庄初阳;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N];丽水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李肖璨;沈阳创新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就业路[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锦;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与促进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 李迎果;国家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3 赵珍;中国青年初次就业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4 应松宝;我国大学生就业过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曹洪军;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6 夏星;大学生就业市场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杨素华;林业新定位下的林业高校就业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8 孙泽厚;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罗三桂;广东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戴勇;基于就业公平的转型期高校贫困学生就业扶助政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兆振;江苏省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盛玉;档案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余涛;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问题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4 雷蕾;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年

5 党鸿钟;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阻滞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旭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付云蛟;某大学商学院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热娜.买买提;新疆高校少数民族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佳易;昆明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10 黄玉桃;现阶段我国高校就业政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892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7892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9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