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的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5 08:18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以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稳步前进,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电信诈骗犯罪却也随之蔓延。而最近两年发生的由于电信诈骗导致大学生自杀或死亡事件更是把电信诈骗犯罪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面对严峻的形势,研究高校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的现状并创造性地提出教育学专业的对策,对于减少甚至避免公众财产损失有重大的意义。本论文以当前在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等,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防范电信诈骗意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以期探究适用于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的教育对策。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需要提高,对其进行规范化、大力度的防范电信诈骗教育很有必要。主要表现在:1.参与调查的学生中,30%的人认为自我防范意识一般甚至是没有防范意识,49%的人遇到过电信诈骗(其中有5%的人受骗过)。2.大学生获取防范电信诈骗知识的渠道更多的是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和宣传、警方的宣传警示,来自学校的宣传教育次之。3.与学校的教育引导、社会的宣传警示一起,亲子关系也成为影响大学生获取防范电信诈骗知识和自身意识水平高低的因素。因此,高校要在加强对大...
【文章来源】: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理论依据
1.4.1 教育目的观
1.4.2 建构主义理论
1.5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1.5.1 研究思路
1.5.2 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特点分析
2.1 概念界定
2.1.1 诈骗
2.1.2 电信诈骗
2.2 电信诈骗的特点
2.2.1 诈骗形式多样化
2.2.2 作案手法科技化
2.2.3 组织形式集团化
2.2.4 诈骗趋势精准化
第三章 大学生遭遇电信诈骗的现状
3.1 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认知体系
3.1.1 电信诈骗责任归属问题
3.1.2 对电信诈骗知识的了解
3.1.3 大学生防范诈骗的意识
3.2 大学生对电信诈骗的态度
3.2.1 对遭遇电信诈骗人员的态度
3.2.2 对学校相关宣传教育的态度
3.2.3 对社会打击电信诈骗的态度
3.3 大学生面临电信诈骗的行为选择
3.3.1 被骗前的预防教育
3.3.2 被骗过程中的处理
3.3.3 被骗后的补救措施
第四章 大学生遭遇电信诈骗现状的成因剖析
4.1 电信诈骗相关者
4.1.1 大学生防范意识不足
4.1.2 诈骗实施者分工明确
4.1.3 其他相关者利益驱动
4.2 家庭教育与成长环境
4.2.1 家庭安全教育力度不够
4.2.2 父母受教育水平的局限
4.2.3 传统亲子关系面临挑战
4.3 高校安全教育层面
4.3.1 安全教育形式落后
4.3.2 安全教育内容简单
4.3.3 安全教育缺乏专业性
4.3.4 安全教育效果不显著
4.4 社会防控体系建设
4.4.1 公安机关抓捕困难
4.4.2 司法机关定罪困难
4.4.3 运营商监管的失职
4.4.4 社会安全教育缺失
第五章 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的教育对策探讨
5.1 完善个体自我教育功能
5.1.1 提高防范电信诈骗意识
5.1.2 增强防范电信诈骗能力
5.2 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5.2.1 重视子女的安全教育
5.2.2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5.3 提高高校安全教育质量
5.3.1 更新安全教育形式,落实安全教育工作
5.3.2 完善安全教育内容,优化安全教育结构
5.3.3 丰富安全教育载体,优化教学方案设计
5.3.4 创新安全教育方法,提升安全教育效果
5.4 增强社会面的教育效果
5.4.1 扩大公安机关宣传范围
5.4.2 拓宽银行网点宣传渠道
5.4.3 落实运营网点社会责任
5.4.4 加强信息保护教育力度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现状的调查问卷
附录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扬州地区高校防范校园电信诈骗调查分析[J]. 郭平.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6)
[2]电信诈骗犯罪的特点及防范对策[J]. 卢超超.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7(04)
[3]电信诈骗犯罪及其防治对策研究[J]. 李莎莎.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4)
[4]“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防范网络电信诈骗有效路径研究[J]. 杨旺.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7(04)
[5]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张雪飞,黄桂林. 中国校外教育. 2017(09)
[6]基于大数据的精准电信诈骗分析[J]. 叶柏椿,陈金鹰. 通信与信息技术. 2017(02)
[7]依托高校警务室防范大学生电信网络诈骗的实践初探[J]. 甘本鑫. 赤子(上中旬). 2016(21)
[8]论当前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创新——基于高校学生电信诈骗受害问题的思考[J]. 董银苹,韩洪文.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5)
[9]“徐玉玉式悲剧”上演大学生电信诈骗频发如何破?[J]. 中国信息安全. 2016(09)
[10]郭声琨:不断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向纵深发展[J]. 中国应急管理. 2016(09)
硕士论文
[1]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研究[D]. 梁榕尹.广西师范大学 2017
[2]我国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孔黎明.广西师范大学 2017
[3]电信诈骗犯罪的打防对策研究[D]. 付永丽.广西民族大学 2017
[4]大学生安全意识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 刘星言.南京邮电大学 2016
[5]我国电信诈骗犯罪法律制度完善[D]. 邱勇勇.广东财经大学 2016
[6]政府主导下的电信诈骗犯罪防控体系研究[D]. 林杰伟.华侨大学 2016
[7]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邱京.河北经贸大学 2016
[8]高校校园诈骗调查及防范体系的构建研究[D]. 孙旭.华南理工大学 2015
[9]多发性侵犯财产犯罪侦查技巧研究[D]. 颜敬.华南理工大学 2015
[10]电信诈骗犯罪的防范对策研究[D]. 崔明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5
本文编号:2937280
【文章来源】: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理论依据
1.4.1 教育目的观
1.4.2 建构主义理论
1.5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1.5.1 研究思路
1.5.2 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特点分析
2.1 概念界定
2.1.1 诈骗
2.1.2 电信诈骗
2.2 电信诈骗的特点
2.2.1 诈骗形式多样化
2.2.2 作案手法科技化
2.2.3 组织形式集团化
2.2.4 诈骗趋势精准化
第三章 大学生遭遇电信诈骗的现状
3.1 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认知体系
3.1.1 电信诈骗责任归属问题
3.1.2 对电信诈骗知识的了解
3.1.3 大学生防范诈骗的意识
3.2 大学生对电信诈骗的态度
3.2.1 对遭遇电信诈骗人员的态度
3.2.2 对学校相关宣传教育的态度
3.2.3 对社会打击电信诈骗的态度
3.3 大学生面临电信诈骗的行为选择
3.3.1 被骗前的预防教育
3.3.2 被骗过程中的处理
3.3.3 被骗后的补救措施
第四章 大学生遭遇电信诈骗现状的成因剖析
4.1 电信诈骗相关者
4.1.1 大学生防范意识不足
4.1.2 诈骗实施者分工明确
4.1.3 其他相关者利益驱动
4.2 家庭教育与成长环境
4.2.1 家庭安全教育力度不够
4.2.2 父母受教育水平的局限
4.2.3 传统亲子关系面临挑战
4.3 高校安全教育层面
4.3.1 安全教育形式落后
4.3.2 安全教育内容简单
4.3.3 安全教育缺乏专业性
4.3.4 安全教育效果不显著
4.4 社会防控体系建设
4.4.1 公安机关抓捕困难
4.4.2 司法机关定罪困难
4.4.3 运营商监管的失职
4.4.4 社会安全教育缺失
第五章 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的教育对策探讨
5.1 完善个体自我教育功能
5.1.1 提高防范电信诈骗意识
5.1.2 增强防范电信诈骗能力
5.2 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5.2.1 重视子女的安全教育
5.2.2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5.3 提高高校安全教育质量
5.3.1 更新安全教育形式,落实安全教育工作
5.3.2 完善安全教育内容,优化安全教育结构
5.3.3 丰富安全教育载体,优化教学方案设计
5.3.4 创新安全教育方法,提升安全教育效果
5.4 增强社会面的教育效果
5.4.1 扩大公安机关宣传范围
5.4.2 拓宽银行网点宣传渠道
5.4.3 落实运营网点社会责任
5.4.4 加强信息保护教育力度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现状的调查问卷
附录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扬州地区高校防范校园电信诈骗调查分析[J]. 郭平.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6)
[2]电信诈骗犯罪的特点及防范对策[J]. 卢超超.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7(04)
[3]电信诈骗犯罪及其防治对策研究[J]. 李莎莎.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4)
[4]“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防范网络电信诈骗有效路径研究[J]. 杨旺.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7(04)
[5]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张雪飞,黄桂林. 中国校外教育. 2017(09)
[6]基于大数据的精准电信诈骗分析[J]. 叶柏椿,陈金鹰. 通信与信息技术. 2017(02)
[7]依托高校警务室防范大学生电信网络诈骗的实践初探[J]. 甘本鑫. 赤子(上中旬). 2016(21)
[8]论当前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创新——基于高校学生电信诈骗受害问题的思考[J]. 董银苹,韩洪文.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5)
[9]“徐玉玉式悲剧”上演大学生电信诈骗频发如何破?[J]. 中国信息安全. 2016(09)
[10]郭声琨:不断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向纵深发展[J]. 中国应急管理. 2016(09)
硕士论文
[1]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研究[D]. 梁榕尹.广西师范大学 2017
[2]我国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孔黎明.广西师范大学 2017
[3]电信诈骗犯罪的打防对策研究[D]. 付永丽.广西民族大学 2017
[4]大学生安全意识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 刘星言.南京邮电大学 2016
[5]我国电信诈骗犯罪法律制度完善[D]. 邱勇勇.广东财经大学 2016
[6]政府主导下的电信诈骗犯罪防控体系研究[D]. 林杰伟.华侨大学 2016
[7]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邱京.河北经贸大学 2016
[8]高校校园诈骗调查及防范体系的构建研究[D]. 孙旭.华南理工大学 2015
[9]多发性侵犯财产犯罪侦查技巧研究[D]. 颜敬.华南理工大学 2015
[10]电信诈骗犯罪的防范对策研究[D]. 崔明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5
本文编号:29372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937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