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学深度融合的MPAcc协同育人模式创新探索——以浙江财经大学MPAcc培养为例
发布时间:2020-12-25 19:07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会计专业硕士(MPAcc)教育经过15年的发展,较好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但很多单位在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缺陷。本文以浙江财经大学MPAcc培养为例,从学校主动开放办学,企业和社会导师激励,校内外导师和研究生的三方关系构建,研究生实习和学位论文指导的协调统一,校内外导师团队建设,案例大赛、案例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产学深度融合和协同育人,实现双方互利共赢。
【文章来源】:财会通讯. 2020年23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专业型硕士培养中产学协同育人的重要性
二、会计专业硕士产学协同育人中的难点分析
(一)高校在协同育人方面不够主动
(二)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性不高
(三)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培养的激励不足,“双导师制”未做实,社会导师参与热情不高
(四)学位论文没有聚焦实务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习层次不高
(五)校内师资实践经验普遍有一定的欠缺,课程和论文指导更偏理论性
(六)研究生与社会导师联系的主动性不足
三、基于产学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探索
(一)学校主动开放办学,突破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障碍
(二)多途径增加企业和社会导师的获得感,确保协同育人的可持续性
(三)建立以研究生为纽带的校内外导师和研究生的三方关系,强化三方联系
(四)研究生实习、调研和学位论文的协调结合
(五)增强校内导师实践经验,充实高水平校外导师队伍
(六)以MPAcc案例大赛为抓手,形成“案例课程-案例大赛-学位论文-教学案例”闭环,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四、推进产学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实践成效
(一)初步形成一支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兼备的校内外导师团队
(二)校内外导师教学深度合作成果丰硕
(三)形成了“社会出题,研究生分析解题,校内外导师合作指导助题”的典型案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校协同育人培养机制创新方向探讨[J]. 侯卫红,刘金娥. 中国大学教学. 2020 (01)
[2]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提升路径研究——以东北财经大学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例[J]. 耿云江,王沫. 财会通讯. 2014(13)
[3]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与地方产业互融研究[J]. 李玉萍. 教育发展研究. 2013(Z1)
本文编号:2938230
【文章来源】:财会通讯. 2020年23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专业型硕士培养中产学协同育人的重要性
二、会计专业硕士产学协同育人中的难点分析
(一)高校在协同育人方面不够主动
(二)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性不高
(三)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培养的激励不足,“双导师制”未做实,社会导师参与热情不高
(四)学位论文没有聚焦实务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习层次不高
(五)校内师资实践经验普遍有一定的欠缺,课程和论文指导更偏理论性
(六)研究生与社会导师联系的主动性不足
三、基于产学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探索
(一)学校主动开放办学,突破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障碍
(二)多途径增加企业和社会导师的获得感,确保协同育人的可持续性
(三)建立以研究生为纽带的校内外导师和研究生的三方关系,强化三方联系
(四)研究生实习、调研和学位论文的协调结合
(五)增强校内导师实践经验,充实高水平校外导师队伍
(六)以MPAcc案例大赛为抓手,形成“案例课程-案例大赛-学位论文-教学案例”闭环,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四、推进产学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实践成效
(一)初步形成一支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兼备的校内外导师团队
(二)校内外导师教学深度合作成果丰硕
(三)形成了“社会出题,研究生分析解题,校内外导师合作指导助题”的典型案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校协同育人培养机制创新方向探讨[J]. 侯卫红,刘金娥. 中国大学教学. 2020 (01)
[2]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提升路径研究——以东北财经大学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例[J]. 耿云江,王沫. 财会通讯. 2014(13)
[3]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与地方产业互融研究[J]. 李玉萍. 教育发展研究. 2013(Z1)
本文编号:29382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938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