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双一流”高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7 22:47
  “双一流”建设是实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其核心任务是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和潜心科研的学术型人才,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既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研究的储备力量,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因此,关注并提升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科研绩效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本文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基于工作绩效理论、学生投入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综合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的方法,以上海市四所“双一流”高校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绩效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首先,在借鉴前人成熟量表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了科研绩效、个体特征、导师特征和组织特征的指标评价体系,以李克特五点量表的形式自编调查问卷并展开调研。其次,在回收了 458份有效问卷后,采用SPSS 23.0软件,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方差(ANOVA)分析和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同时,结合29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访谈,充分挖掘数据... 

【文章来源】: 涂萍萍 华东师范大学

【文章页数】:10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双一流”高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图3-1学术型颂士研究生科研绩效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图??

质量图,课题,学术型,硕士


根据图4-1的数据分析结果可知,接近80%的被调查者均参与了课题项目??(含独立申报和加入导师课题),说明大部分“双一流”高校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具有较高的科研自主性,能够积极投入到课题项目当中。其中,参与1项和2项??课题的學生分别为55.3%和16.2%,还有7.9%的学生表现出.更高的绩效水平,参??加了?3顶及以上的课题项目。值得注意的是,还有20%左右的学生没有参加过课??题项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需要我们进一歩探讨。??6〇%?1?55.3%?■参与课题项:目占比??50%?-??40%?-??30%?-??:|?■?I?■?I?■?I?.?I??0项?1项?2项?3项及以上??图4-1参与课题项目情况??课题的立项级别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绩效的结果性指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参与科研工作的质量。高级别的课题项目更具含金量》参与其中有利于提??髙学术型硕士研宄生的科研能力,促进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如图4-2所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参与国家级课题项目的比例最小(12.7%),??参与校级课题项目的比例最太(55.9%),学部或学院级课题项目和市级课题项目??分别占比18.4%和13.1%,调研结果与客观事实相符。在实际中,国家级课题对??申报人要求较商,如全国教t科学叶三五#规划课题中明确规定,重大及重点课??题的申报人须具有3H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厅局级以上领导职务。_时,国象级课??题立顶的名额有限,竞争?常激烈。各高校逋常采用限额择优申报的厚则,先在??学校内部遴选优秀的课题项目,再上报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进行立项评??44??

课题,学术型,主观能动性,硕士


眩0此,通常只有那些职称较高、学术能力卓越的导师才能季报到国象级的童??点项目,进而为学生提供参与童量级课题的机会,而大部分学生以参与校级、学??部或学院级课题项目为主。.??6〇%?1?55.9%?■立项级别占比??50%?-??40%?-??30%?-??20〇/〇?H??13.1%?12.7%??d?■??学部7学院级?梭:级?市级?国家级??图4-2课题立项级别??总体来说,“双一流”髙校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积极参加了课题项目,具备较??强的主观能动性。相比普通院校,“双一流”高校拥有更高水准的师资队伍,在学??科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更可能申请到高质暈的课题项目,进而为学生搭建??了参与课题研究的乎台。但是,仍有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课题研究当中,.且大多??数学生参与课题项目的级别以中、低晨级的为主.??一些学术型硕士研宄生在访谈屮表示,他们所在的专业缺乏学科优势,院系??承担的高级别谋题项目较少,獻金要集中于学术身份较高的教师手中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到课题项目。还有的导师承担了过多的行政职务,??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他们无暇申报课题项目,??也未能给予学生充足的指导,甚至还需要学生承担行政辅助工作。也有的导师热??衷于社会服务活动或者校企合作,致力于谋求更高前经济收益由于科研投入不??足,难以申请到课题项目。当然,也有学生反映,他们就读的专业为优势学科或??所在的实验室为屆家重点实验室,聚集了许多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也承担了??45??


本文编号:29633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9633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a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