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2 01:02
目的:本研究基于医教协同背景,构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证研究检验该体系的科学性与适用性,为临床专硕人才培养及考核评价提供测量工具,旨在提升临床专硕研究生培养质量。方法:首先,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和理论分析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拟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采用德尔菲法对26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两轮咨询,根据指标筛选标准及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赋值进行分析,使用yaahp 6.0和Excel 2007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值,从而明确各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最后,根据构建的指标体系编制《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调查问卷》,随机抽取山西省某医学院校360名在校临床专硕研究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44份。同时,检验指标体系的信度及效度,通过计算得分情况,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指标体系的影响程度得分情况。结果:1.两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积极性较高,经两轮Delphi法,指标三级指标由原来的76个变为58个,Kendall’s W由0.2...
【文章来源】:山西医科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指标体系框架
2.2 专家基本情况
2.3 专家积极程度
2.4 专家权威程度
2.5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2.6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2.7 评价指标体系的修改情况
3 讨论
3.1 专家的代表性
3.2 专家积极程度
3.3 专家权威程度
3.4 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3.5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4 结论
第二部分 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设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一级指标判断矩阵的计算结果
2.2 二级指标判断矩阵的计算结果
2.3 三级指标判断矩阵的计算结果
2.4 各评价指标组合权重的计算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部分 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2 信度分析结果
2.3 效度分析结果
2.4 可行性分析结果
2.5 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影响程度分析
3 讨论
3.1 指标体系的信度分析
3.2 指标体系的效度分析
3.3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影响程度得分情况分析
3.4 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建议
4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个人简介
本文编号:3152848
【文章来源】:山西医科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指标体系框架
2.2 专家基本情况
2.3 专家积极程度
2.4 专家权威程度
2.5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2.6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2.7 评价指标体系的修改情况
3 讨论
3.1 专家的代表性
3.2 专家积极程度
3.3 专家权威程度
3.4 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3.5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4 结论
第二部分 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设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一级指标判断矩阵的计算结果
2.2 二级指标判断矩阵的计算结果
2.3 三级指标判断矩阵的计算结果
2.4 各评价指标组合权重的计算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部分 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2 信度分析结果
2.3 效度分析结果
2.4 可行性分析结果
2.5 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影响程度分析
3 讨论
3.1 指标体系的信度分析
3.2 指标体系的效度分析
3.3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影响程度得分情况分析
3.4 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建议
4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个人简介
本文编号:31528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152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