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思维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2 01:55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重要任务。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高校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大学生思想政治面貌发生可喜变化。然而,在传统、现代集于同一时空的复杂境遇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和新的时代课题。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当前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于创新,创新要从转变思维开始。以经典科学为基础的简单性思维,追求还原性、实体性、封闭性、程序性、精确性,而20世纪兴起的复杂性科学及蕴于其中的复杂性思维,则更加关注事物与系统的非线性、整体性、开放性、过程性、模糊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它通过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引入足够强的负熵流,实现系统从混沌有序到新的混沌新的有序循环发展。在封闭权威的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客观历史原因,简单性思维主导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推动其不断向前发展。然而,在改革开放逐步...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价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与逻辑框架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3.3 主要创新点和难点
第2章 复杂性思维及其理论渊源
2.1 思维和思维方式
2.1.1 思维的涵义
2.1.2 思维方式及其发展
2.2 复杂性思维的理论规定性
2.2.1 复杂性概念的界定
2.2.2 复杂性思维及其特征
2.3 复杂性思维的理论渊源
2.3.1 直接来源:复杂性科学
2.3.2 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
2.3.3 思想借鉴:中国古代哲学
第3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简单性思维的现实检视
3.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简单性思维存在及现实表现
3.1.1 简单性思维概念及其厘定
3.1.2 简单性思维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表现
3.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简单性思维存在原因及价值分析
3.2.1 简单性思维存在的原因
3.2.2 简单性思维存在的合理性价值分析
3.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简单性思维过度运用面临问题
3.3.1 简单性思维过度运用问题扫描
3.3.2 简单性思维过度运用问题分析
第4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分析
4.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何以生成
4.1.1 人的复杂性的发现
4.1.2 环境复杂性的升级
4.1.3 价值多元时代的形成
4.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复杂性
4.2.1 主体的复杂性
4.2.2 过程的复杂性
4.2.3 结果的复杂性
4.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外部复杂性
4.3.1 宏观环境的复杂性
4.3.2 中观环境的复杂性
4.3.3 微观环境的复杂性
4.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运行复杂性
4.4.1 组分的复杂性
4.4.2 结构的复杂性
4.4.3 功能的复杂性
4.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特点
4.5.1 整体性的功能涌现
4.5.2 非线性的作用方式
4.5.3 不确定的本真状态
4.5.4 开放性的系统环境
4.5.5 自组织的演化机制
4.5.6 生成性的运作过程
第5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复杂性思维的诉求
5.1 复杂性思维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宜性
5.1.1 复杂性思维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5.1.2 复杂性思维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性
5.2 复杂性思维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5.2.1 理论的发展创新创造了前提
5.2.2 实践的丰富多元奠定了基础
5.2.3 学科的持续发展催生了条件
5.3 复杂性思维之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5.3.1 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生成
5.3.2 凸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土创生
5.3.3 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转变
5.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思维范式的争论与批判
5.4.1 复杂性思维范式的争论与质疑
5.4.2 复杂性思维和简单性思维之间关系的厘清与探讨
5.4.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思维范式争论与质疑的回应
第6章 复杂性思维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要求
6.1 复杂性思维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基础
6.1.1 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6.1.2 思想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6.1.3 文化支撑:中国传统文化
6.2 复杂性思维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要求
6.2.1 辩证统一:综合分解与整合
6.2.2 全息回归:关注教育事件本身
6.2.3 动态循环:联系社会生活背景
6.2.4 关注“关系”:正确认识运行机制
6.2.5 无序混沌:接近真实教育世界
6.3 复杂性思维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路
6.3.1 运用整体性思维,提升合力效能
6.3.2 运用关系性思维,彰显创生特质
6.3.3 运用开放性思维,呈现生命价值
6.3.4 运用策略性思维,推进柔性运作
6.3.5 运用模糊性思维,践行人本理念
第7章 复杂性思维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路径
7.1 以人为本,促进师生和谐
7.1.1 师生关系由权威走向平等
7.1.2 师生关系由单向转向对话
7.1.3 师生关系由对立转向理解
7.2 良性运作,完善运行策略
7.2.1 健全保障机制,保证正常运转
7.2.2 优化调控机制,实现预期目标
7.2.3 完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问题
7.2.4 强化激励机制,激发创造热情
7.2.5 创新评估机制,提供决策依据
7.3 整体把握,走向方法综合
7.3.1 单向灌输与多方渗透相结合
7.3.2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7.3.3 现实方法与虚拟方法相结合
7.4 内外互动,实现协同共进
7.4.1 构建学校内部协同运作的良性互动机制
7.4.2 构建学校与家庭协同运作的良性互动机制
7.4.3 构建学校与社会协同运作的良性互动机制
7.5 复杂转换,变革教育者思维
7.5.1 教育者思维方式的复杂性转换
7.5.2 教育者思维方式复杂性转换的实现途径
第8章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复杂性思维技术实现举隅
8.1 复杂性思维技术实现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8.1.1 复杂性思维技术实现的简要介绍
8.1.2 复杂性思维技术实现的重要意义
8.2 复杂性思维技术实现举隅之一:大数据技术
8.2.1 大数据技术的内涵
8.2.2 大数据技术的思维特征
8.2.3 大数据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8.3 复杂性思维技术实现举隅之二:新媒体技术
8.3.1 新媒体时代的兴起与发展
8.3.2 新媒体技术的思维特征
8.3.3 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8.4 复杂性思维技术实现举隅之三:MOOC课程模式
8.4.1 凝聚教学合力,打造MOOC生态环境
8.4.2 汇聚教学资源,搭建MOOC课程平台
8.4.3 优化教学结构,转换MOOC角色功能
8.4.4 变革教学模式,提升MOOC实际效能
结语:在“争议”中前行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数据对科学认识论的发展[J]. 黄欣荣.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4(09)
[2]复杂性思维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J]. 杨美新,刘克利.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3]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 胡树祥,谢玉进. 思想教育研究. 2013(06)
[4]复杂性思维观照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析论[J]. 杨美新,柳礼泉. 学术论坛. 2013(02)
[5]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基于协同学的观点[J]. 朱松柏,李秀铎.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2(07)
[6]刍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复杂性——基于复杂性思维的视角[J]. 王萍.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1(06)
[7]复杂性科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方法论创新[J]. 马超. 许昌学院学报. 2011(03)
[8]复杂性科学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 张浩. 理论与改革. 2011(03)
[9]从实体思维到关系思维——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应然选择[J]. 李枭鹰.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05)
[10]复杂性、复杂性还原及教育探究中的方法论借用[J]. 诺尔·高夫,陆晓红. 全球教育展望. 2010(12)
硕士论文
[1]复杂科学理论视野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D]. 张卓.华中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71116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价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与逻辑框架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3.3 主要创新点和难点
第2章 复杂性思维及其理论渊源
2.1 思维和思维方式
2.1.1 思维的涵义
2.1.2 思维方式及其发展
2.2 复杂性思维的理论规定性
2.2.1 复杂性概念的界定
2.2.2 复杂性思维及其特征
2.3 复杂性思维的理论渊源
2.3.1 直接来源:复杂性科学
2.3.2 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
2.3.3 思想借鉴:中国古代哲学
第3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简单性思维的现实检视
3.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简单性思维存在及现实表现
3.1.1 简单性思维概念及其厘定
3.1.2 简单性思维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表现
3.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简单性思维存在原因及价值分析
3.2.1 简单性思维存在的原因
3.2.2 简单性思维存在的合理性价值分析
3.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简单性思维过度运用面临问题
3.3.1 简单性思维过度运用问题扫描
3.3.2 简单性思维过度运用问题分析
第4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分析
4.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何以生成
4.1.1 人的复杂性的发现
4.1.2 环境复杂性的升级
4.1.3 价值多元时代的形成
4.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复杂性
4.2.1 主体的复杂性
4.2.2 过程的复杂性
4.2.3 结果的复杂性
4.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外部复杂性
4.3.1 宏观环境的复杂性
4.3.2 中观环境的复杂性
4.3.3 微观环境的复杂性
4.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运行复杂性
4.4.1 组分的复杂性
4.4.2 结构的复杂性
4.4.3 功能的复杂性
4.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特点
4.5.1 整体性的功能涌现
4.5.2 非线性的作用方式
4.5.3 不确定的本真状态
4.5.4 开放性的系统环境
4.5.5 自组织的演化机制
4.5.6 生成性的运作过程
第5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复杂性思维的诉求
5.1 复杂性思维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宜性
5.1.1 复杂性思维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5.1.2 复杂性思维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性
5.2 复杂性思维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5.2.1 理论的发展创新创造了前提
5.2.2 实践的丰富多元奠定了基础
5.2.3 学科的持续发展催生了条件
5.3 复杂性思维之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5.3.1 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生成
5.3.2 凸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土创生
5.3.3 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转变
5.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思维范式的争论与批判
5.4.1 复杂性思维范式的争论与质疑
5.4.2 复杂性思维和简单性思维之间关系的厘清与探讨
5.4.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思维范式争论与质疑的回应
第6章 复杂性思维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要求
6.1 复杂性思维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基础
6.1.1 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6.1.2 思想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6.1.3 文化支撑:中国传统文化
6.2 复杂性思维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要求
6.2.1 辩证统一:综合分解与整合
6.2.2 全息回归:关注教育事件本身
6.2.3 动态循环:联系社会生活背景
6.2.4 关注“关系”:正确认识运行机制
6.2.5 无序混沌:接近真实教育世界
6.3 复杂性思维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路
6.3.1 运用整体性思维,提升合力效能
6.3.2 运用关系性思维,彰显创生特质
6.3.3 运用开放性思维,呈现生命价值
6.3.4 运用策略性思维,推进柔性运作
6.3.5 运用模糊性思维,践行人本理念
第7章 复杂性思维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路径
7.1 以人为本,促进师生和谐
7.1.1 师生关系由权威走向平等
7.1.2 师生关系由单向转向对话
7.1.3 师生关系由对立转向理解
7.2 良性运作,完善运行策略
7.2.1 健全保障机制,保证正常运转
7.2.2 优化调控机制,实现预期目标
7.2.3 完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问题
7.2.4 强化激励机制,激发创造热情
7.2.5 创新评估机制,提供决策依据
7.3 整体把握,走向方法综合
7.3.1 单向灌输与多方渗透相结合
7.3.2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7.3.3 现实方法与虚拟方法相结合
7.4 内外互动,实现协同共进
7.4.1 构建学校内部协同运作的良性互动机制
7.4.2 构建学校与家庭协同运作的良性互动机制
7.4.3 构建学校与社会协同运作的良性互动机制
7.5 复杂转换,变革教育者思维
7.5.1 教育者思维方式的复杂性转换
7.5.2 教育者思维方式复杂性转换的实现途径
第8章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复杂性思维技术实现举隅
8.1 复杂性思维技术实现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8.1.1 复杂性思维技术实现的简要介绍
8.1.2 复杂性思维技术实现的重要意义
8.2 复杂性思维技术实现举隅之一:大数据技术
8.2.1 大数据技术的内涵
8.2.2 大数据技术的思维特征
8.2.3 大数据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8.3 复杂性思维技术实现举隅之二:新媒体技术
8.3.1 新媒体时代的兴起与发展
8.3.2 新媒体技术的思维特征
8.3.3 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8.4 复杂性思维技术实现举隅之三:MOOC课程模式
8.4.1 凝聚教学合力,打造MOOC生态环境
8.4.2 汇聚教学资源,搭建MOOC课程平台
8.4.3 优化教学结构,转换MOOC角色功能
8.4.4 变革教学模式,提升MOOC实际效能
结语:在“争议”中前行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数据对科学认识论的发展[J]. 黄欣荣.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4(09)
[2]复杂性思维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J]. 杨美新,刘克利.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3]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 胡树祥,谢玉进. 思想教育研究. 2013(06)
[4]复杂性思维观照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析论[J]. 杨美新,柳礼泉. 学术论坛. 2013(02)
[5]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基于协同学的观点[J]. 朱松柏,李秀铎.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2(07)
[6]刍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复杂性——基于复杂性思维的视角[J]. 王萍.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1(06)
[7]复杂性科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方法论创新[J]. 马超. 许昌学院学报. 2011(03)
[8]复杂性科学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 张浩. 理论与改革. 2011(03)
[9]从实体思维到关系思维——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应然选择[J]. 李枭鹰.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05)
[10]复杂性、复杂性还原及教育探究中的方法论借用[J]. 诺尔·高夫,陆晓红. 全球教育展望. 2010(12)
硕士论文
[1]复杂科学理论视野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D]. 张卓.华中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711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471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