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培养视角的研究生社会实践质量保障体系建构——以浙江大学为例
本文关键词:基于人才培养视角的研究生社会实践质量保障体系建构——以浙江大学为例
【摘要】:基于人才培养的视角,从学生发展质量的维度,提出了研究生社会实践的质量观;围绕实践教育的实施过程,结合浙江大学的工作探索,提出基地化建设、课程化管理、多维化评估、全员化参与四大举措,构建资源质量、运行质量、评估质量、工作队伍质量全方位并行的研究生社会实践质量保障体系,并就进一步发挥导师质量保障作用,推动社会实践与专业培养的深度融合,创新社会实践多元模式等方面对研究生社会实践质量保障予以思考和展望。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浙江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思想教育办公室;浙江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事务管理办公室;
【关键词】: 人才培养 研究生社会实践 质量保障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 要求,要强化研究生实践教育环节,将社会实践纳入研究生培养方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必要环节。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中也指出,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郝运;饶从满;;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的特点、实施程序及对我国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雷世富;研究生社会实践中参与各方的利益冲突与协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杭炜;周纯义;;服务学习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应用与反思——以南昌F社区残疾人服务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6年11期
2 宋文佳;;研究生学生活动多样性浅析[J];西部皮革;2016年16期
3 付德波;黄建业;王鹏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分析与协调[J];大学教育;2016年08期
4 杨雄珍;;服务学习理论及其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6年05期
5 付进;黎玉兰;;服务学习对大学生社会成熟度的影响[J];广西教育;2016年07期
6 杨雄珍;;服务学习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以《中学物理实验研究》课程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年02期
7 张晓敏;曾文婧;聂阳;艾鑫;王\~;;农村教育走出师资困境的实践探索与反思——基于某高校音乐支教志愿服务的个案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6年01期
8 杨彩;;全人成长:服务学习在青少年服务中的实践过程——以上海YJ社区“绿色畅想”青少年正面成长项目为例[J];儿童青少年与家庭社会工作评论;2015年Z1期
9 张绪忠;;美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及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5年12期
10 刘立祥;;服务学习在《整合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功能分析[J];高教学刊;2015年2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晨光;谢利民;;教育目的含义的哲学辨思[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杨梅;社会实践与新型研究生教育模式[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赵伟,吴剑平,李志华;关于研究生社会实践问题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J];机械职业教育;2000年12期
2 龚志伟;知识经济与人才培养[J];教育与经济;2000年04期
3 刘峗,杨秀军,黄远友;论人才培养与素质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安松叶,宁耀斌;大学要不断校正人才培养的方向[J];科技·人才·市场;2000年06期
5 徐天申;小议《关于人才与人才培养的断想》[J];思维与智慧;2000年05期
6 杨晓明,孟繁有;论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J];石油教育;2000年10期
7 施春华;论创新人才培养[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8 王元丰;创新人才培养的几个关键问题[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0年01期
9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10 郑雅萍;;素质教育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高教与经济;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东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铁璐;李学军;;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施体会[A];第八次全国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2年
3 周玲;王诗龙;;政府、社会与高校人才培养互动机制构建研究[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4 欧阳建平;徐绍红;侯志军;;地质类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郑勇;刘凤然;马秀坤;;大学生科技活动在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探索[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丰硕;;我国行业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汪一鸣;赵鹤鸣;杨德生;;政府搭桥,校企合作,走出一条人才培养的新路子[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徐平原;;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潘瑞芳;;浅谈基于“六西格玛”的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策略[A];第11届海峡两岸信息管理发展策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慧;;西部开发为云南高校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A];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 陈彬;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N];法制日报;2009年
2 记者 李皓 通讯员 胡文锋;农发行加强重点人才培养工作[N];粮油市场报;2010年
3 淮海工学院教育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吴明忠;协同创新必须和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深度融合[N];中国教育报;2013年
4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海闻;创新人才培养卡在哪儿[N];光明日报;2013年
5 记者 范珉菲;高层次医卫人才培养考核新模式推出[N];山西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刘溟;端正对金融衍生品的态度 着力加强人才培养[N];经济日报;2014年
7 记者 柳黎明;加强人才培养师资建设不断提升服务地方能力[N];黑河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江尧瑞;抓住师资,就抓住了人才培养的“牛鼻子”[N];光明日报;2014年
9 浙江省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徐亦平;产教融合下的人才培养[N];光明日报;2014年
10 张久雷 记者 一丁;以人才培养促进生产力发展[N];遵义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浩;基于知识联盟的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盛欣;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及保障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李晓军;本科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10 黄水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益东;基于课题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郭铭扬;就业视角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3 张燕娜;河南省桥牌基地人才培养动力机制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巩俊婷;浙江农村职业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考察与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5 赵欣;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创新工程应用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6 戴敏;GE公司零售高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7 孙会明;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状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刘昊;我国小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宗成;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管理仪表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金永存;基于“163模式”的机械加工类一线技术人才培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174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717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