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当代高校生命教育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8 19:19

  本文关键词:当代高校生命教育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校生命教育 死亡教育 生命教育现状 对策保障


【摘要】:生命意识薄弱在当代大学生中较为普遍,不懂得生命的神圣和宝贵,缺少对生命的认知和珍惜,高校大学生自杀或杀人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漠视生命的悲剧引起社会各界对高校生命教育的探讨。生命教育就是全人教育,就是让生命在生理、心理、社会、灵性方面得以均衡发展。大学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与希望,是构建现代社会的栋梁之才,所以在高校开展生命教育迫在眉睫。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生命教育应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和教育本质的要求,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本文围绕着高校生命教育问题展开,通过对目前我国高校教育现状及问题的分析,针对我国的教育国情,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地区)的教育经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本文首先阐述了高校生命教育的背景及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生命教育的现状及研究成果。分析了生命教育的内容、目标、特点及作用。针对目前高校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活动欠缺、理论有待完善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归纳和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地区)及港台地区开展生命教育历史较长,理念较为完善,比如死亡教育,教育学生认知死亡,坦然面对死亡。这为我国生命教育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弥补我国在生命教育方面的缺失。但由于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的不同,在生命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有所差异,本文针对我国的国情,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方法,例如开设独立完善的生命教育课程,并与其它学科相融合;丰富生命教育内容,提高理论水准;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相互结合,扩大生命教育的覆盖面与影响面;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多方位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进社会,将生命教育融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弘扬正确的生命教育观。
【关键词】:高校生命教育 死亡教育 生命教育现状 对策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第一章 绪论10-25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10-13
  • 二、研究现状及评述13-24
  •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成果13-20
  • (二)生命教育国外研究及成果20-22
  • (三)研究成果综述22-24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24-25
  • (一)研究思路24
  • (二)研究方法24-25
  • 第二章 高校生命教育概述25-40
  • 一、高校生命教育的目标25-27
  • (一)培养社会型人才25-26
  • (二)培养创新型人才26
  • (三)培养团队型人才26-27
  • 二、高校生命教育指导原则27-33
  • (一)认知、体验与实践相融合原则27-30
  • (二)发展、预防与干预相融合原则30-31
  • (三)自助、互助与援助相融合原则31-32
  • (四)学校、家庭与社会相融合原则32-33
  • 三、高校生命教育的内容33-34
  • (一)生存能力教育33
  • (二)生死观教育33-34
  • (三)生涯规划教育34
  • (四)三观教育34
  • 四、高校生命教育的特点34-37
  • (一)教育对象特殊性34-35
  • (二)教育方向全面性35-36
  • (三)教育内容发展性36
  • (四)教育目的终极性36-37
  • 五、高校生命教育的作用37-40
  • (一)生命教育有助于完善教育体系的建设37-38
  • (二)生命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38
  • (三)生命教育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38-40
  • 第三章 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必要性研究40-46
  • 一、高校生命教育实施现状分析40-42
  • (一)高校生命教育不受重视,生命教育活动欠缺41-42
  • (二)理论有待完善与扩展42
  • (三)社会、学校与家庭联动平台没有建设完善42
  • 二、高校生命教育实效不足原因分析42-45
  • (一)教育方式上的单一42-43
  • (二)教育内容上的匮乏,师资力量欠缺43
  • (三)教育理念上的误读,忽视了生命独特性43-44
  • (四)缺乏国家政策保障,教育资源整合不力44-45
  • 三、高校生命教育实施意义45-46
  • (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45
  • (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45
  • (三)回归教育本质的需要45
  • (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45-46
  • 第四章 国外高校生命教育的经验与启示46-56
  • 一、国外生命教育内容及开展效果46-52
  • (一)美国生命教育内容及效果46-48
  • (二)英国生命教育内容及效果48-49
  • (三)德国生命教育内容及效果49-50
  • (四)日本生命教育内容及效果50-52
  • 二、国外高校生命教育的经验与启发52-56
  • (一)生命教育受到国家的重视并有力的推动其发展52
  • (二)积极采用多种途径实施生命教育52
  • (三)拓展生命教育的内容,与其他课程渗透融合,加强理论研究52-53
  • (四)建立和健全关于生命教育的法律体系53
  • (五)良好生命教育氛围为发展高校教育奠定基础53
  • (六)东方与西方生命教育理念的融合贯通53-56
  • 第五章 加强高校生命教育对策与建议56-62
  • 一、高校生命教育指导理念56-57
  •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56
  • (二)坚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56
  • (三)生命教育的开展需要宏观规划56-57
  • 二、全面开展高校生命教育的途径57-59
  • (一)生命教育课独立开设,渗透融合其它学科57-58
  • (二)提升理论研究水平,丰富生命教育内容58
  • (三)学校家庭教育相互结合,扩大生命教育的覆盖面58-59
  • (四)广泛宣传形成共识,实践活动丰富多彩59
  • 三、高等学校生命教育构建所需要设立的保障机制59-62
  • (一)目标体系的构建59-60
  • (二)内容体系的构建60-61
  • (三)实践体系的构建61
  • (四)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61-62
  • 第六章 总结62-65
  • 参考文献65-69
  • 后记69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明火;生命的提醒[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03年05期

2 朱冬清;;让心灵开花 为生命润色——探索城乡少先队“手拉手”活动的新价值[J];辅导员;2007年05期

3 宝娜;;气候变暖令沙漠更荒凉[J];青少年科技博览;2010年03期

4 陈明火;生命的提醒[J];湖北教育;2003年05期

5 杜金玉;刘旭相;;道德的生命性追问——生命与道德冲突辨析[J];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10期

6 李政涛;;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J];人民教育;2009年12期

7 张宏和;;珍爱生命三乐章[J];班主任;2009年04期

8 俞正威;开发生命能 并非科幻[J];新体育;1994年08期

9 陈安宇;生命中的感动[J];师道;2005年05期

10 刘瑶青;;论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层次[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奇云;科学家担心人造生命成为人造魔鬼[N];北京科技报;2004年

2 赵国求;浅议“气”与生命力[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3 张国平;低温保健——21世纪的时髦[N];山西日报;2002年

4 林致大;延缓衰老的秘诀[N];民族医药报;2005年

5 黄 斌;人造生命离我们还有多远[N];大众科技报;2004年

6 李炳明;低温保健——21世纪的时髦[N];民族医药报;2002年

7 钱理群 北京大学教授;教育的真谛[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8 何建明;用爱唤醒土地的生命激情[N];农民日报;2011年

9 马巍;灾难中的生命拯救[N];珠海特区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曹_g;绿色健身 个体与环境的统一[N];中国体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伟;培育个体生命自觉[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康盈;初中生生命教育实效性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高星媛;当代高校生命教育问题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年

3 王媛;生命教育理念探[D];河南大学;2002年

4 汪超;人造生命的哲学思考[D];广州大学;2012年

5 刘祥远;古代纳西族对生命与死亡的思索[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胡斯源;大学生生命教育探索[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陈帅;语文教育中的生命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773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8773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f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