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国学热语境中的鲁迅反传统问题

发布时间:2017-12-06 00:10

  本文关键词:国学热语境中的鲁迅反传统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鲁迅 儒学 反传统 传统文化


【摘要】:在狭隘的"正统-异端"眼界下,鲁迅对中国精神文化传统的继承、发展与革新的思想,长期以来被遮蔽了。尤其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中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反思,至今仍然被简单定性为文化激进主义,认为是彻底否定传统文化,进而被有些人指责为造成传统的断裂。事实上,鲁迅从早年的"取今复古,别立新宗"到晚年的"拿来主义",都是主张以开放的心态对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以达到存续民族文化血脉的目的。他的批判性言论,并非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而是首次使中国文化传统具备了一种严肃的自我批判机制。
【作者单位】: 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与交流中心;
【基金】: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中国荀学史”(12AZX007)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210
【正文快照】: 一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精神文化传统虽数千年一脉相承,时至今日中西文化交通共融的历史情形之下,仍彰显其独特的思想与社会价值。但是由于受各个历史时期特殊而具体的环境所规定,其呈现出的具体风貌与思想形态却并非一成不变。由于各时代政治格局、文明冲突的影响,尤其是异质文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理群;寻找走向“鲁迅世界”的通道——陈方竞《鲁迅与浙东文化》序[J];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06期

2 余杰;鲁迅中了传教士的计?[J];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07期

3 任广田;鲁迅与道家学说[J];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11期

4 谢友祥;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的局限性[J];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12期

5 吴俊;鲁迅四题[J];文艺争鸣;2000年06期

6 李城希;试论体验对鲁迅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7 张建忠;鲁迅论人道主义[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8 易水寒;鲁迅思想内在冲突的转换及其限度[J];贵州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9 林非;研究鲁迅的历程和若干感想[J];河北学刊;2000年05期

10 陈越;鲁迅意识深处的越文化“场”[J];浙江师大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恒山;;探析鲁迅的求学精神和求学方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袁盛勇;;走向历史和文化的深处——毛泽东时代的“鲁迅现象”研究论纲[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徐改平;;作为共产党同路人的鲁迅[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杜一白;;最后的辉煌——鲁迅临终心态扫描[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5 哈九增;;鲁迅批孔的再认识[A];鲁迅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论文集[C];1991年

6 曾令霞;;鲁迅与中国“戏台”文化[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7 汤欢芹;;鲁迅与革命文学论争[A];纪念建党8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朱文华;;鲁迅与杂文体[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9 张福贵;;鲁迅宗教观的文化意义思想启蒙与道德救赎的衍生形态[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10 邵伯周;;论鲁迅的人道主义思想——纪念鲁迅诞生110周年[A];鲁迅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论文集[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理群;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N];北京日报;2007年

2 王小鲁;谁害怕鲁迅先生?[N];经济观察报;2010年

3 丁辉;“少年读鲁迅”危险不危险?[N];深圳商报;2012年

4 余人;鲁迅又热 原因各有评说[N];北京日报;2001年

5 张丽;正确评价鲁迅的第一人[N];团结报;2000年

6 徐东波;走进鲁迅世界[N];浙江日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贺白丹;我们今天怎样读鲁迅[N];深圳特区报;2006年

8 陈莉萍;鲁迅在远处[N];文学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熊元义;鲁迅的方向仍然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N];文艺报;2006年

10 房向东;鲁迅与“愤青”及其他[N];文艺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戈双剑;鲁迅:生存与“表意”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黄琼英;鲁迅作品语言历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敏;鲁迅的语言思想及其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丁颖;都市语境与鲁迅上海创作的关联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任慧群;个体精神之“诚”与鲁迅的“中国的人生”[D];南开大学;2009年

6 朱其;鲁迅艺术思想中的灵魂意识及其现代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7 赵歌东;启蒙与革命[D];吉林大学;2006年

8 钱伟;鲁迅与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学[D];复旦大学;2006年

9 陶丽霞;文化观与翻译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黄科安;知识者的探求与言说[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涛;鲁迅青年时期思想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2 李晓东;论南京鲁迅[D];河北大学;2007年

3 吉瑞;鲁迅与《河南》[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丽然;鲁迅:在科学和文学之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范源源;鲁迅与摄影[D];复旦大学;2011年

6 王振顺;鲁迅的大众观[D];西南大学;2013年

7 龙凤荷;鲁迅的编辑出版思想[D];湘潭大学;2008年

8 高林博光;鲁迅与日本文化的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韩中英;鲁迅古典文献研究初探[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张舒敏;鲁迅实事求是视野中的当下与当下之后及其困境[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566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2566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6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