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固史学对当代中国绘画史学的启示
本文选题:滕固史学的积极意义 + 滕固史学的局限 ; 参考:《美术研究》2009年01期
【摘要】:滕固作为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第一位专业史家,利用德语国家现代艺术哲学和艺术史学的方法进行中国绘画史研究,改变了中国传统画史的史述作风与面貌,为中国绘画史学的现代转型做出了巨大贡献,一定程度上开启了中国现代绘画史研究中的"德国模式"之先河。但在构建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绘画史研究的民族体格过程中,滕固史学还称不上是最彻底的;滕固对于西方现代美术史研究方法还只限于介绍,尚未形成自己的一套系统的方法论;而依他所具有的西学与国学造诣,应该有条件有能力成为中国绘画史学科建设的第一人选,但由于时代的限制,也未能从观念上、理论上对中国绘画史学进行系统的学科建设。但其现代绘画史学思想与方法,对于我们今天乃至今后的绘画史研究,仍不无裨益。
[Abstract]:As the first professional historian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painting, Teng Gu studied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ainting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modern art philosophy and art historiography of the German-speaking country, which changed the style and appearance of historical narration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ainting.It has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 and to some extent opened the "German model"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modern painting history.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the national physique for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ainting in the modern sense, Teng Gu's historiography is not the most thorough.A systematic methodology of his own has not yet been formed; and, according to his knowledge of western and Chinese studies, he should have the conditions and ability to become the first person to choos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bject of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 but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imes, he has not been able to come to terms with his ideas.In theory, the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 of the system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But its modern painting history thought and method, for our present and future painting history research, is still beneficial.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J2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顾平;“感觉经验”与中国艺术史研究[J];美术研究;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显元;;芝诺悖论中的逻辑和形而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陈义平;智者运动与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3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4 高磊;;略论中国近代小说理论的建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吴怀祺;;史学话语权与20世纪的中国民族史学——兼说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J];安徽史学;2006年04期
6 王青花;;民国时期中国大学崛起的动因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万新华;;关于当前傅抱石研究的几处勘误[J];书画世界;2007年04期
8 戴昕;;正义的形象——对西方美术作品中正义女神形象的考察及其对法治话语的启示[J];北大法律评论;2006年00期
9 孟宪平;;历史与现实互动中的文化概念流变探析[J];北方论丛;2010年06期
10 徐翔;;符号的生产与“符号场”[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勤亮;;影像与历史——“影视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郝建平;;汉代统治思想变迁对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申仁洪;;论柏拉图的课程理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林宏星;;天人和谐:一个待完成的过程——荀子“天论”的生态伦理意识[A];生态伦理与知识的责任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黄雅峰;;南阳汉画像石、画像砖人物题材的艺术特点[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唐嘉荣;;左脑型教育导致道德危机[A];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云南省逻辑学会2007年联合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7 张明新;;从乡规民约到村民自治章程——乡规民约的嬗变[A];中国与以色列法律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8 宣兴章;;国际关系理论的古希腊根源:行动者、结构论述模式的剧场假象[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9 管少平;;设计:回到disegno再出发[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10 洪畅;;中国戏剧史的分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A];“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传统戏剧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2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赫赫;中国古代人物画“十八描”概念的历史演进与画史意义[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5 尚莹辉;新时期中国重彩艺术语言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郭艳君;历史与人的生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9 周建平;新时期中国文艺管理体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10 郝文杰;石涛画学与海德格尔艺术哲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sノ,
本文编号:17385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738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