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古典小说数字化研讨会暨第二届《三国演义》版本研讨会综述
本文选题:《三国演义》 + 中国古典小说 ; 参考:《明清小说研究》2003年04期
【摘要】:正 由中国《三国演义》学会、首都师范大学数字校园建设中心、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古典小说数字化研讨会暨第二届《三国演义》版本研讨会”,2003年9月23-24日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中、日学者40余人出席了这次研讨会。
[Abstract]:The Chinese Society of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the Center of Digital Campus Construction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the School of Arts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The second Digital Symposium of Chinese Classical Fiction and the second edition of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 jointly sponsored by Beijing Culture Communication Co., Ltd., was held at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from September 23-24, 2003. More than 40 Chinese and Japanese scholars attended the seminar.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207.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苏;首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在成都举行[J];当代文坛;1983年05期
2 任恒旺;浅谈《三国演义》的阳刚之美[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3年02期
3 王树山;论《三国演义》的人物造型[J];运城学院学报;1983年01期
4 ;第二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暨中国《三国演义》学会成立大会在洛阳举行[J];中州学刊;1984年03期
5 夏炜;略论《三国演义》的整体结构特色[J];中州学刊;1984年04期
6 闻晴;全国第二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观点综述[J];中州学刊;1984年04期
7 潘远洋;《三国演义》在泰国[J];东南亚;1985年02期
8 沈伯俊;向往国家统一 歌颂“忠义”英雄——论《三国演义》的主题[J];天府新论;1985年06期
9 谢天振;形象与性格——曹操与拿破仑的形象塑造比较[J];社会科学;1985年12期
10 沈伯俊;近五年《三国演义》研究再述[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立仁;袁钟晋;;罗贯中故里新考[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三辑)[C];1997年
2 陈松柏;;《水浒传》作者考辨八说[A];水浒争鸣[第六辑]——2000年水浒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胡淳艳;;《水浒传》专制政体模式之解读[A];水浒争鸣[第六辑]——2000年水浒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喻斌;;曲直随剪裁 善恶任取舍——析《三国演义》中上庸之战的虚与实[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余兰兰;;“神仙”式的军师——论《三国志平话》对诸葛亮形象的神化[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单长江;;《女仙外史》乃刻意模仿《三国演义》之作[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秦建平;;中国古典文学小说四大名著:中国档案发展史的“活化石”[A];中国档案学会第六次全国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8 范欣;;从传统游戏和传统文化中解读色彩——从游戏中推演色彩的配色密码[A];2001-2003中国流行色优秀论文集[C];2003年
9 刘英;;关于畅销书的几点思考[A];我所向往的编辑——第三届“未来编辑杯”获奖文集[C];2003年
10 蓝晓光;;从《三国演义》看中国古代的竹兵器[A];中国林学会首届竹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军;袁阔成难断“三国”情缘[N];中国文化报;2000年
2 张志和;《三国演义》最早刻本在国家图书馆发现[N];中国文物报;2000年
3 张志和;《三国演义》的最初写定者应是南方人[N];光明日报;2000年
4 沈伯俊;跨世纪的《三国》版本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黄斌 通讯员 杨新成;读《三国》打天下 看《红楼》得天下[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0年
6 ;文史对照插图本《三国演义》出版[N];文学报;2000年
7 张志和;《三国演义》的作者真的是罗贯中吗?[N];中华读书报;2000年
8 刘红;走近谷建芬[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9 沈伯俊(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开发“三国文化之旅”之我见[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10 记者戚海燕;城市儿童最爱看“三国”[N];北京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云飞;用人决胜: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语境中的《三国演义》[D];苏州大学;2002年
2 李艳蕾;《三国演义》的空间叙事[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莉娟;《左传》与《三国演义》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席红霞;《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形象群体“主弱从强”组合模式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5 钱耘云;互文性与翻译——《三国演义》罗译本评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冉红卫;《三国演义》的人才学与现代企业管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黄健平;《平家物语》与《三国演义》儒家文化之比较[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彩凤;论译者主体性及其在《三国演义》英译本中的体现[D];内蒙古大学;2006年
9 茆长艳;《三国演义》“抑孙”倾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芳;《三国演义》与《平家物语》武人群像之比较[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782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778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