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儒学两面相:信仰儒学与知识儒学
[Abstract]:It is not simply because of the strong tradition of Chinese culture, but because of the sudden interruption of this tradition. This interruption is virtually creating a so-called post-traditional culture. In other words, redescribing, imagining and construc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modern times is the common mission of all kinds of Chinese studies including Neo-Confucianism. For the restoration of tradition, it becomes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China. Here, the historical fate and the main meaning of Chinese intellectuals have changed greatly, and it is the latent impulse of Neo-Confucianism to reconstruct the meaning of an intellectual's speech.
【分类号】:B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留彪;;洛克宗教宽容思想的历史解读[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2 齐辉;唐长久;;和谐·理性·信仰[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年11期
3 许丙泉;;孔子的理性与信仰[J];船山学刊;2011年03期
4 吴光;;儒学复兴离不开生活与民主[J];东方养生;2011年09期
5 李承贵;;宋代新儒学形成中的佛教助力[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刘晓泽;;浅析现当代新儒学概况及其对当代社会管理体制的借鉴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7 李萍;;儒学复兴与中国和平崛起[J];学习月刊;2011年14期
8 任锋;;叶适与浙东学派:近世早期政治思维的开展[J];政治思想史;2011年02期
9 徐晋如;;“孔子的真精神”系列之三 用孔子来救民主之弊[J];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06期
10 徐晋如;;“孔子的真精神”系列之四 人文与科学:一个儒家眼中的进步观[J];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永富;;从认识或知识等级的划分看理性与信仰——以托马斯·阿奎那与约翰·洛克的看法为例[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高令印;;朱熹与新儒学[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3 袁冰;袁惠;;宋代新儒学对方剂学的影响[A];全国中青年学者科技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黄卓越;;在后现代的问题视域中思考儒学的发展[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5 张周志;;儒家思想及其对于现代理论创新的积极意义[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C];2003年
6 徐洪兴;;唐宋间儒学的转型及其提供的思考[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杨国荣;;儒学的形上意义[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8 张进;;朱熹宗教观探析[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罗炽;;第二十三章 “实学”义辨[A];实学文化与当代思潮[C];2002年
10 刘永尧;;略论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作用及现实意义[A];董子思想初探——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风;新儒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王洪岳;启蒙、道德与信仰的三位一体[N];文艺报;2005年
3 牟钟鉴;大陆当代儒学巡礼[N];中国文化报;2006年
4 萧睿;“救世”的妄想[N];亚太经济时报;2006年
5 北京 赵曜;“儒化”是行不通的[N];北京日报;2007年
6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陈先达;哲学,要提倡对话[N];北京日报;2009年
7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浙江省儒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吴光;论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念[N];人民政协报;2008年
8 朱杰人;“道统”与朱子的新儒学[N];文汇报;2006年
9 陈新汉;思想解放与理论创新[N];社会科学报;2001年
10 陈来;陈荣捷与朱子学论著[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启杰;历史:一种反思性的文化存在[D];黑龙江大学;2004年
2 宁新昌;本体与境界[D];南开大学;1997年
3 吕伟;体用之间[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磊;信仰与理性的汇融——斐洛思想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5 王帆;张载哲学体系[D];山东大学;2007年
6 李丽;索洛维约夫完整知识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丁小丽;孔孟荀“名分”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勇;朱熹理学思想的形成与演变[D];西北大学;2008年
9 方世忠;儒家传统与现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毛文凤;近代儒家终极关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荣华;克尔凯郭尔信仰观初探[D];厦门大学;2009年
2 姚艳秋;克尔凯郭尔论绝望[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雅静;秩序·自由·信仰[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朱秀娟;成中英新新儒学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5 陈四海;从经验到语言[D];兰州大学;2005年
6 李新;走向上帝的孤独个体[D];吉林大学;2005年
7 周川;论张君劢的新儒学观[D];黑龙江大学;2012年
8 吴智慧;康德幸福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高宏刚;克尔凯郭尔恐惧概念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9年
10 田超;“本心”与“此心”[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565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156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