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对时下国学讲习的期待

发布时间:2018-08-01 10:52
【摘要】:正作为汉字古典词,"国学"初指西周设于王城及诸侯国都的学校,与乡遂设立的地域性"乡学"对应,后来引申为国家设立的学校。时至近世,随着西学东渐的展开,为着与来自西洋的"西学"相区分,在汉字文化圈便有特指本国固有学术文化的"国学"一名出现。首先这样做的,是江户幕府时期的日本人。自18世纪起,日本把流行的学问归为三类:汉学(从中国传入)、
[Abstract]:As a classical word of Chinese characters, "Chinese Classical study" initially refers to the schools of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which were set up in the Wang City and the States of the Kingdom, corresponding to the regional "rural studies" set up in rural areas, and later extended to the schools established for the country. From time to time, with the spread of western learning to the east, and in order to distinguish it from the western "western learning", there is a "Chinese culture" in the Chinese character culture circle, which refers specifically to the native academic culture. The first thing to do was the Japanese during the Edo Shogunate. Since the 18th century, Japan has classified popular learning into three categories: Sinology (introduced from China).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分类号】:G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忠;《皇清经解》与《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非全出江西文人之手[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2 牟世金;《文赋》的主要贡献何在[J];文史哲;1980年01期

3 李文初;“秦代文学”漫议[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4 陈允吉;陈子展教授与《诗经》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

5 张志哲;;《春秋左传研究》和童书业教授[J];读书;1980年11期

6 王俊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J];史学史研究;1980年02期

7 姜亮夫;敦煌经卷在中国文化学术上的价值[J];思想战线;1981年01期

8 钟来茵,何培忠;杜甫研究通信[J];国外社会科学;1981年01期

9 张维华;我对于研究史学的一些看法[J];文史哲;1981年01期

10 白寿彝;;悼念顾颉刚先生[J];史学史研究;198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子美;;学术史的尝试之作——论朱熹《伊洛渊源录》[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2 黄保万;;福建闽学研究评述[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3 宫达非;;吸收朱子学精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在开幕式上的讲话[A];朱子学新论——纪念朱熹诞辰86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4 张品端;方彦寿;;海峡两岸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学术会议综述[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5 ;编后记[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6 宋永培;;《诗经》、群经的贯通研究与诗义考释[A];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陈俊民;;道学与宋学、新儒学、新理学通论[A];“张载关学与实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梁承武;;朱子学在韩国的发展与未来[A];朱子学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张宝芝;;试论中医药学的飞跃发展[A];全国中医藏象研究创新思路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10 黄朴民;;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主持人:李乔;迷人的文化传承现象[N];北京日报;2000年

2 傅光中;《剑桥插图考古史》 一部亲近大众的史书[N];重庆日报;2000年

3 鹤鸣;朱子学与中国文化重心南移[N];福建日报;2000年

4 欧阳祯人;学术界推出郭店楚简研究成果[N];光明日报;2000年

5 边锋;开拓校园网第一门户[N];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

6 赵世瑜;陈垣先生的旗帜[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7 张晓唯;胡适与钱穆[N];团结报;2000年

8 江涛;北京召开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N];文学报;2000年

9 记者 杨华升;一个新的柏林正在崛起[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10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教育政策评论》[N];新闻出版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卢文芸;变革与局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唐春生;南朝宗王属吏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高慧斌;南朝学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刁生虎;生命哲思与诗意言说[D];复旦大学;2005年

5 周晓光;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陈何芳;大学学术生产力引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吴nI南;无锡国专与现代国学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卢毅;“整理国故运动”与中国现代学术转型[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平;长江流域书院的学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2 谢鸿娟;乾嘉时期散传概观[D];苏州大学;2002年

3 张明;贵州阳明学派思想流变初探[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4 于金青;鲁滨逊与非标准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余敏芳;论宋词与节日民俗[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许刚;中国私家目录与时代学术文化[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7 傅荣贤;历代《汉书·艺文志》研究源流考略[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吴宪贞;学术文化视野中的《庄子》思辩之风[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春莲;白鹭洲书院大事叙录[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孔超琼;胡适学术演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573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1573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7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