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清末《广益丛报》诗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8 13:31
  1903年4月问世于重庆的《广益丛报》,存续达九年之久,是清末西南地区办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大型综合性杂志,也是清末我国西部地区新知识界的重要舆论阵地,一度成为中国同盟会重庆支部掌握的机关刊物;其“国风”栏刊载的各类诗歌,既见证了晚清诗歌主潮发展流变的三个阶段,应和着时代的潮流,也以诗笔对近代以重庆为中心,覆盖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西南地区的政治、文化、社会风貌留下了历史的存照,并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广益丛报》创刊初期积极响应梁启超依托横滨《清议报》《新民丛报》等报刊发起的诗界革命运动,不仅转载了一批诗界革命主阵地的新派诗,而且刊发了大量蜀地诗人创作的有着显著地域色彩的新潮诗词,成为诗界革命延展到中国西南腹地的报刊重镇。稍后,当爱国革命诗潮依托革命派知识分子在日本东京和上海租界创办的革命报刊蓬勃兴起之时,重庆《广益丛报》“国风”栏亦主动追随,助推民族民主革命诗潮,展现蜀地士子及女子有理想、有血性、敢为天下先的革命抱负,体现出鲜明的新派诗特征,见证了诗界革命运动与革命诗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错状态。光宣之际,当诗界革命运动消歇和革命诗潮陷入低谷之际,诗坛的笃旧之风盛行,同光体诗...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二、选题意义及写作思路
第一章 清末《广益丛报》期刊概况
    第一节 清末川局与《广益丛报》创刊背景
        一、重庆开埠与《广益丛报》创办的经济环境
        二、新式教育与《广益丛报》诞生的文化环境
        三、四川政局与《广益丛报》生存的政治环境
    第二节 《广益丛报》创刊宗旨与栏目概况
第二章 《广益丛报》对诗界革命的呼应
    第一节 清末诗界革命的兴起
    第二节 早期《广益丛报》转载的新派诗
    第三节 蜀地诗人对诗界新潮的响应
第三章 《广益丛报》与清末革命诗潮
    第一节 清末革命诗潮的兴起
    第二节 《广益丛报》对革命诗潮的呼应
    第三节 《广益丛报》女性爱国诗篇
第四章 《广益丛报》旧派诗歌概览
    第一节 西南地区学宋诗派之影响
    第二节 同光体诗人及其影响下的旧派诗
    第三节 巴蜀诗人的忧患之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诗界革命到南社:新古体诗的蜕生[J]. 孙之梅.  文史哲. 2016(02)
[2]厦门《鹭江报》诗歌与晚清诗界革命运动[J]. 胡全章.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5(03)
[3]《江苏》诗歌与晚清革命诗潮——兼论晚清革命诗潮与诗界革命运动之关系[J]. 胡全章.  湖南社会科学. 2015(02)
[4]“廿纪风潮捲地来”——《警钟日报》诗歌与晚清革命诗潮[J]. 胡全章.  山东社会科学. 2014(08)
[5]清末民初重庆报纸传媒钩沉[J]. 刘威,向舒.  图书馆界. 2013(06)
[6]1900:诗界革命运动之发端[J]. 胡全章.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7]从诗界革命到革命诗潮——再论南社诗歌的文学史地位[J]. 王飚.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8]“诗界革命”的新阵地——清末《大公报》诗歌研究[J]. 郭道平.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0(03)
[9]清末至五四时期中国诗歌理论的现代转型[J]. 黄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10]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三十年[J]. 关爱和,朱秀梅.  文学评论. 2008(04)

博士论文
[1]同光体代表诗人心路历程研究[D]. 孙艳.苏州大学 2011
[2]游移在激进与保守之间[D]. 杨站军.上海大学 2007
[3]重庆开埠与四川社会变迁(1891—1911年)[D]. 陆远权.华东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清末重庆报业发展与巴渝社会变迁[D]. 徐文永.贵州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0884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0884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4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