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下《记住乡愁》的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7 10: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历经五千年发展孕育出的灿烂瑰宝,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延续至今并不断发展的精神支撑。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发布并实施《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摆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乡村中的青年远离家乡故土,来到城市发展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也指出:“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努力发展城镇化建设的同时,也应该让留下的远离故土的人们记得住心中的乡愁,记得住往日乡村中沁入人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住乡愁》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制作播出,每一集内容以传统村落、乡镇、城市街区为载体,通过一个个生活化的故事和真实的事例,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城镇中的缩影。以乡愁为切入点,记住乡愁是为了记住自己从哪儿来,记住自己的根与魂,并通过乡愁中所表现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观众达到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本文以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文章来源】: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五、创新之处
        (一)研究视角创新
        (二)研究方法创新
第二章 《记住乡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乡愁的释义
        (一)乡愁心理
        (二)习近平关于乡愁阐述的三个维度
    二、《记住乡愁》纪录片
    三、《记住乡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
        (一)《记住乡愁》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记忆”与“回眸”
        (二)《记住乡愁》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的一种呼唤
        (三)《记住乡愁》是城镇化、工业化对农耕文明冲击的一种“焦虑”与反思
        (四)《记住乡愁》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回眸”与“前行”变迁的一种深刻反映
        (五)《记住乡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巨大生命力和穿越时空价值的一种揭示
        (六)《记住乡愁》是加快现代化需要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支撑的一种多维体现
第三章 《记住乡愁》的主要内容
    一、人与自然
        (一)敬畏自然,宁静致远
        (二)不忘本源,守望家园
        (三)和谐共生,天人合一
    二、人与社会
        (一)忠贞爱国,勇于担当
        (二)诚信立业,义行天下
        (三)大公无私,弘毅讲廉
        (四)和亲睦族,同舟共济
        (五)孝敬有方,推己及人
    三、人与人
        (一)崇文重教,崇勤倡俭
        (二)立志高远,自强奋进
        (三)积善成德,感恩图报
        (四)重视传承,创新求变
        (五)坚韧执着,慎独修身
第四章 《记住乡愁》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
    一、理论价值
        (一)《记住乡愁》是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方式
        (二)《记住乡愁》是记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与“魂”的影像明信片
        (三)《记住乡愁》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接地气的系统工程
        (四)《记住乡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与时俱进的具体写照
        (五)《记住乡愁》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坚定文化自信的标杆
    二、实践价值
        (一)国家层面
        (二)社会层面
        (三)个人层面
第五章 《记住乡愁》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启示
    一、内容上:改革创新,展现独特时代风采
        (一)乡愁切入,增加受众共鸣与归属感
        (二)思政教育,增强新闻人使命担当
    二、形式上:借鉴吸收,打造优势文化工程
        (一)融入科技,提升传播效果和体验
        (二)城乡改造,注重文化保护和发展
        (三)借鉴吸收,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三、环境上:通力合作,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一)家庭主攻,重在培育养成好家风
        (二)学校辅助,打造传统文化好教育
        (三)社会配合,积极推进社会好风气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记住乡愁》中孝礼文化的传播与当代价值[J]. 苏安宁.  新闻爱好者. 2019(03)
[2]符号学视域下乡愁文化的传播——以纪录片《记住乡愁》为例[J]. 赵晨舒.  青年记者. 2018(26)
[3]纪录片《记住乡愁》的人文价值研究[J]. 覃璐.  湖北社会科学. 2018(04)
[4]讲好中国故事 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的探索与思考[J]. 王海涛.  现代视听. 2018(05)
[5]走向纵深:《记住乡愁》进入第四季[J]. 郭文斌.  党建. 2018(04)
[6]从纪录片《记住乡愁》看乡村影像的本土化表达[J]. 宋颖.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1)
[7]《记住乡愁》:对乡愁的视觉化建构[J]. 戴蔚,杨紫娟.  青年记者. 2017(35)
[8]精神守望中的价值重构——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意义探寻[J]. 曾庆江.  电视研究. 2017(12)
[9]乡土中国的家礼文化传播与认同建构——以纪录片《记住乡愁》为例[J]. 张兵娟,夏语檬.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10]也谈乡愁:记住抑或化解[J]. 林剑.  学术研究. 2017(07)

博士论文
[1]从传统型乡愁到超越型乡愁[D]. 汤南南.中国美术学院 2016

硕士论文
[1]新时期以来我国纪录片的乡愁叙事研究[D]. 陈月异.华中师范大学 2018
[2]乡土性视角下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研究[D]. 周舟.湖南大学 2018
[3]纪录片《记住乡愁》的文化想象与艺术表达[D]. 王雪营.贵州师范大学 2017
[4]纪录片《记住乡愁》对乡村文化的构建[D]. 蒋露露.西南大学 2017
[5]城镇化建设中的乡愁问题研究[D]. 冯丹.中原工学院 2016



本文编号:31732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1732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e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