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语文课程中传统文化教育的隐性途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3 22:24
  本文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角度出发,探讨我国中小学语文课程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隐性途径。我们认为,中小学的语文教育就是语言教育,就是母语教育。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语文教育与语文学习,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也负载着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理解与传承的功能。那么,区别于语文教育通常以文化内容文本为途径、文化思想内涵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教学——我们将之称为传统文化的显性教学,在语文教育中以语言教学作为最根本的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语言表达的语言交际能力为最根本的目标,在此过程中,由于语言的文化负载功能,也最终实现了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我们将这一种语文课程的传统文化教学,称之为隐性教学。本文接着从语文教学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用、汉字等几个方面的语言要素知识教学中,分别展示了这些语言要素知识教学的文化教学功能。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阐述了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一章,从语文课程的学科性质、培养目标(功能)等学理逻辑方面,论证语文课程教育就是语言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语言表达的语言交际能力为最根本的目标。因此,语文课程... 

【文章来源】: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一)国内关于语文教育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综述
        (二)海外关于文化教育的研究综述
        (三)关于语文课程学科性质的研究综述
    三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语文教育就是语言教育:语文教育的语言教育,是语文课程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隐性途径
    一 本章简述
    二 语文教育的语言教育,是语文课程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的理据分析
        (一)理据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学科性质,决定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特征
        (二)理据二: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体现语文教育蕴涵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三)理据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传统文化的最佳方式是学习语言
    三 语文课程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途径研究
        (一)语文课程中传统文化教学要素的内涵
        (二)现有的主流教学途径:以古诗文教学为主的显性途径
        (三)新途径:语言教学作为隐性途径
第二章 传统文化隐性教学途径的语言分析框架的构想
    一 传统文化隐性教学途径的语言分析框架
    二 语音形式
        (一)语音教学的必要性
        (二)汉语语音中的传统文化
    三 词汇形式
        (一)词汇教学的必要性
        (二)汉语词汇中的传统文化
    四 语法形式
        (一)语法教学的必要性
        (二)汉语语法中的传统文化
    五 语用形式
        (一)语用教学的必要性
        (二)汉语语用中的传统文化
    六 汉字
        (一)汉字教学的必要性
        (二)汉字中的传统文化
第三章 教学示例与分析
    一 隐性教学途径的尝试
    二 《荷塘月色》教学示例
    三 教学分析
结语
    一 本文的成果
    二 本文的不足
    三 今后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联绵词的韵律构词特点分析[J]. 李晨,张恒.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12)
[2]台湾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启示——基于台湾伦理科(20世纪50—70年代)相关课程的思考[J]. 孔祥渊.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11)
[3]语文课程内容的语用性建构[J]. 曹明海.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5)
[4]中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J]. 卢垚.  语文建设. 2015(13)
[5]传统文化教育的时代语境与推进路径——基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解读[J]. 杨丽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4)
[6]对语文教材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 温立三.  语文建设. 2015(07)
[7]用传统文化滋养学生心智——从语文教材的选文和设计谈起[J]. 赖瑞云.  语文建设. 2015(07)
[8]国外教育语言学研究四十年述评[J]. 李亚果,毛浩然.  中国外语教育. 2015(01)
[9]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交际口语的隐性语用文化[J]. 钱伟.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4(12)
[10]真语文:以语用为目标[J]. 曹明海.  语文建设. 2014(04)

博士论文
[1]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研究[D]. 李功连.湖南师范大学 2013
[2]马来西亚国民中学初中华文教材中的价值观研究[D]. 陈银心.华中师范大学 2012
[3]对外汉语文化语用教学研究[D]. 王美玲.陕西师范大学 2010
[4]魏斯格贝尔的“母语和母语教育”理论及其对汉语汉字研究与教学的启示[D]. 彭彧.复旦大学 2010
[5]北京话儿化词研究[D]. 彭宗平.北京语言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香港启思版初中《中国语文》传统文化建构研究[D]. 王君.淮北师范大学 2016
[2]中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 董雪洁.华东师范大学 2015
[3]日本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 洪静怡.华东师范大学 2015
[4]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生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和传播[D]. 孙玮.华中师范大学 2015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发展研究[D]. 孟洁.河南大学 2014
[6]日本传统文化教育对我国语文教育的启示[D]. 姚国宁.湖南师范大学 2014
[7]中学语文阅读课程中语用学知识的筛选及呈现研究[D]. 朱雨时.四川师范大学 2014
[8]中学语文现代汉语词语教学有关问题研究[D]. 刘萍.海南师范大学 2014
[9]文化语言学视野下的《庄子》成语研究[D]. 王晓东.渤海大学 2013
[10]文化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研究[D]. 白洁.山东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586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3586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2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