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学课程的多寡与儒释道比重调查
发布时间:2022-01-25 00:42
所抽取的七所大学的样本数据显示,中国高校已普遍开设国学或传统文化普及课程。但开课数量较少,多数院校往往限于一两门公共基础课甚至公共选修课。其教学内容,无论弱校强校,儒家文化是重点,道家次之,佛家最少。对此,四大外在因素在起作用,分别为民族文化传承的政治需求、德育教育目标、国际通识教育潮流、古典主义思潮。此外,继续教育部门的国学普及教育,由于另有社会大众的需求在起作用,儒学就相对没那么突出。
【文章来源】:武夷学院学报. 2018,37(11)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国学普及课程的多寡
二、教学内容及其儒道释之比
三、影响儒释道比重的外在因素分析
四、继续教育部门的国学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经典的价值——“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四校的传统文化课程评析[J]. 张亚群,冯寅.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3)
[2]从国学内涵的演变谈《儒藏》的编纂[J]. 洪修平,隋思喜.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3]传统文化教育与高等中医人才培养[J]. 李俊. 医学与社会. 2008(12)
[4]试论高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建设[J]. 李红,朱正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4)
硕士论文
[1]国学经典在高校德育中的应用研究[D]. 梁阅.华东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07592
【文章来源】:武夷学院学报. 2018,37(11)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国学普及课程的多寡
二、教学内容及其儒道释之比
三、影响儒释道比重的外在因素分析
四、继续教育部门的国学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经典的价值——“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四校的传统文化课程评析[J]. 张亚群,冯寅.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3)
[2]从国学内涵的演变谈《儒藏》的编纂[J]. 洪修平,隋思喜.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3]传统文化教育与高等中医人才培养[J]. 李俊. 医学与社会. 2008(12)
[4]试论高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建设[J]. 李红,朱正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4)
硕士论文
[1]国学经典在高校德育中的应用研究[D]. 梁阅.华东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07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607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