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主体评议
本文关键词:教育主体评议
【摘要】:对教育主体的认识是教育理论的基本问题,重新认识教育主体意义深远。以往对教育主体的认识,有"教师主体论"、"学生主体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和"双主体论"等。在分析上述理论基础上,本文提出"主体‘一体两面’论"。在同一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主体,它具有"一体两面"的结构,体现"互主体性模式"。教育质量的前提就是调动"两面"的积极性,其基础是创设民主与平等、交流与理解、自由与宽容的基本途径。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主体 教育主体 主体性 教育质量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一、主体及主体性之涵义主体与客体是哲学中的一对范畴,是同一活动中相反相成的两个要素。主体一般是指有意识、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人只有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时才能成为主体。客体永远作为满足主体需要的对象而存在,“客体是存在于主体以外,作为主体———人的活动的一切对象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勇;论大学制度文化建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李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途径—对私有制的再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5期
3 张传文,张红;试论道德与法律的矛盾运动——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分析对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文丰安;;论改革户籍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5 余妍霞,周兴国;《科学》课程挑战理科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李瑛;;我国教师发展阶段论及其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田海洋;於荣;;论地方高校的大学精神[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张烨;我国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矛盾及其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许世平;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调查与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陈修梅,储红玲;“教学相长”的时代内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龙;金融国际化效应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帕哈尔丁·伊沙米丁;维吾尔传统工艺文化研究[D];新疆大学;2001年
3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吴建华;明代官冗与官缺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5 卢晓中;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对中国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1年
6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冯颜利;论全球发展的公正性[D];苏州大学;2002年
9 郭艳君;历史与人的生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10 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丁立栋;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经济形态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0年
3 胡林英;论生活与德育目的[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尹力;体制转轨期的社会矛盾与社会稳定[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刘宁;评价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朱晓红;邓小平社会调控思想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李保民;马克思的失业理论与当代中国失业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8 蔡书贵;实践性道德主体的建构与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9 李晓娟;论人的全面发展与现代重塑[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10 黄春春;关于制定可持续发展伦理对策的构想[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川武,郑金洲,范国睿,,袁振国;华东师大关于一流教育的研讨[J];中小学管理;1996年02期
2 吴全华;谢亚萍;;学生读经无需理解吗?[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1年06期
3 班华;;与班主任朋友谈班主任(十四) 充分发挥班级教育合力的作用[J];班主任;2011年08期
4 ;速览[J];教育;2011年22期
5 罗明东;;教育发展阶段新论[J];学术探索;2011年03期
6 燕国材;;教育独立论发微[J];上海教育科研;1995年11期
7 任彪;;班级管理中人文意识的渗透[J];新课程(下);2011年05期
8 廖正峰;;略论实施心理自助疏导法的原则——六论创新精神与心理健康同步发展[J];中学教育;2002年01期
9 薛江阔;;教学育人的诉求:由教书匠向铸师魂转变[J];青春岁月;2011年18期
10 刘松田;陈艳玫;;浅谈新课标下教师如何进行听课[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黎明;;杜威“生长目的”论与罗杰斯“自我实现目的”论之比较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刘黎明;;论罗杰斯的主体性教学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黄庆坤;向兰花;;如何在民办学校构建一堂好课[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4 吴全华;;论康德的教育现代性及其合理性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李小清;温涛;;农村教育发展的投融资体制创新研究——基于城乡统筹的视角[A];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秋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N];济宁日报;2008年
2 龙红;你学会赞扬了吗?[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周畅根;怎样做一名优秀教师[N];西藏日报;2001年
4 记者 秦小艳;深圳需要更多优秀老师优秀学校[N];深圳特区报;2010年
5 李宝元;制度不创新 教育没出路[N];科技日报;2003年
6 湖南省桃源县漳江小学 郑华皆;教研,学校发展的必要[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国际教育培训五大发展趋势[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8 徐国亮;必须实现教育系统的生态平衡[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杨友多;如何促进班风建设[N];甘肃日报;2008年
10 ;教育的使命[N];解放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玲;博弈视野下的课程政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冯旭洋;论教育“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平;课程实施中的教师主体性及其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罗利群;人神交往中的教育[D];西南大学;2011年
5 吴全华;教育现代性的合理性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周太山;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7 吴晓蓉;仪式中的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守纪;论教育的超越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敏;教育境界论[D];湖南大学;2008年
2 王宗奕;交往教学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方全;主体合作学习中教师作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秀美;论教师的主体性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海君;关于教育主体性缺失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汪丽梅;课堂交往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郑宇红;论教师的主体性[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朱雁;论主体性教育视野中的师生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慧敏;校本培训中教师主体价值实现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姚炎昕;教育即交往[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10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010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