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技术的价值探讨
本文关键词:教育中技术的价值探讨
【摘要】:技术化生存阶段,关注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既是技术哲学界的使命,也是教育界的使命。本文侧重于从价值论的角度来探讨教育与技术的关系。价值论强调价值关系是主客体关系的本质,并不是贬低实践关系的重要性,我们把"教育中技术的价值"理解为技术对于教育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实现的人的价值,本质在于手段价值和目的价值的统一。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价值客体 价值主体 手段价值 目的价值
【基金】:2007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从技术到人本:教育技术的研究转型”(07SJD880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1760年以蒸汽机为标志的产业革命爆发,实现了人类由手工生产到机器大生产的过渡,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使技术的思想普遍化,成为人们行为的日常准则和文化原则。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有句名言:“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目前,技术已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贤明;走出传统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泛教育理论的哲学建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年02期
2 王啸;;教育人学内涵探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3 牛梦琪;;中国古代教育传播媒介与传播技术述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江畅;论价值的基础、内涵和结构[J];江汉论坛;2000年07期
5 谢永康;技术批判与马克思——一种实践哲学视野下的重新思考[J];江海学刊;2004年05期
6 王绍文;关于主体性教育的思考[J];吉林教育科学;1998年04期
7 李晓蕾;对主体性教育有关争论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年10期
8 王海霞;科学技术的本质、价值基准及其人文价值目标[J];科学管理研究;2005年05期
9 葛志毅;今文经学与口说传业——试析古代的讲学传业方式及其文化历史原因[J];历史教学;1994年05期
10 齐梅,柳海民;关于教育起源的假想与推断[J];辽宁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成岗;;理解“技术实践”——基于科学、技术的划界[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谈儒强;;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教育的两种改革路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李国庆;;从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到品格教育——美国道德教育理论的演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谈儒强;;探寻师道走向 确立师德坐标[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朱镜人;韦立君;张珍珍;;教育史的教师教育价值及教学问题刍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7 方黎;;体验式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肖海平;邓银城;;新时期我国农村教育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9 李晓菊;常荣兰;陈凤杰;王凤珍;;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以承德市八县三区农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10 赵必华;建立教育目的导引机制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艳杰;王睿;;作为一种文化选择的技术创新[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2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李明伟;;“传播技术决定论”辨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吴虹;;技术创新的社会政治引领与控制问题研究[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肖峰;;信息时代与技术观的转型[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罗天强;李晓乐;;论消费者对技术的社会责任[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佳;;STS的理论进路——从技术决定论到社会建构论[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8 智笑;;STS—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9 陈凡;傅畅梅;;“装置范式论”研究纲领的内在逻辑演进[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10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付晔;中国高校专利产出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巍;宋代童蒙阶段的行为规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胡孝忠;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许翠冉;黑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Ⅰ课程实施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迪;试论情境型试卷——高考语文试卷的实用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暮晓;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及其培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丹璐;中学德育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谢大飞;大连金石滩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友方;大学生休闲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陈晓娟;基于“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政府危机公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兴富;教学媒体的本质、分类和特征——远程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和媒体教学(4)[J];中国远程教育;2000年10期
2 金生,
本文编号:10129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012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