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自治地区和非民族自治地区义务教育生均支出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国民族自治地区和非民族自治地区义务教育生均支出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义务教育财政 生均教育支出 非民族地区 民族自治地区 生均支出 民族自治地方 县级单位 教育阶段 总支出 少数民族自治区
【摘要】:本研究利用2000年全国教育财政基层报表数据,对全国民族自治地区和非民族自治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均支出进行了简要分析。研究发现,民族自治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均教育支出水平低于非民族自治地区;在民族自治地区比较集中的"二片"和"三片"地区,特别是在小学层次,民族自治地区和非民族自治地区的生均支出水平并无明显差距;在初中阶段,两类民族地区的生均支出水平也非本片地区最低的。研究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还发现,在义务教育阶段,民族自治地区学校相对于非民族自治地区学校,总支出中来自预算内的比重较大(即民族自治地区的教育支出相对于非民族自治地区来说,更依赖预算内收入,而较少从学生家庭和社区汲取教育资源)。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中国义务教育财政并不满足"财富中立性"或"财政中立性"的原则;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民族自治地区的生均支出(收入)水平高于非民族地区。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义务教育财政 生均教育支出 非民族地区 民族自治地区 生均支出 民族自治地方 县级单位 教育阶段 总支出 少数民族自治区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教育经费保障的法规、制度和政策的经济学分析”(05JJD880001)。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一、引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到2000年底,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共计l亿零643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8.41%。2000年全国共有156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包括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和121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每个民族自治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满超,丁延庆;中国义务教育资源利用及配置不均衡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玉清;;技术内生化、长期经济增长与财税政策选择[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泽彩;财政均富:中国财政体制目标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胡海青;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和谐发展的机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谌彦;大连市义务教育投资不均衡问题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3 田里;中国义务教育经费配置的公平性分析与政策建议[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蒋晓亮;江苏省义务教育转移支付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5 董玉梅;中国义务教育投资效率的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鸣和;市场经济与教育财政改革[J];教育研究;199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继政;法国教育支出概况[J];比较教育研究;1994年03期
2 田以麟;韩国普及义务教育的基本对策[J];外国教育研究;1995年06期
3 吉桂华;高校收费标准的测定方法[J];江苏高教;1997年02期
4 李祥云;关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公平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0年03期
5 周大平;农村义务教育碰到“费改税”难题[J];了望;2000年39期
6 袁连生;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不公平探讨[J];教育与经济;2001年04期
7 阮艺华!518055;义务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与财政转移支付[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年03期
8 韩民;关于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袁连生;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王善迈;教育与经济的交叉 理论与应用的结合——国内领先的北师大教育经济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蓉;;我国义务教育财政问题研究:历史与展望[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2 宁本涛;;世纪初中国教育经济学发展的反思[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3 李祥云;范丽萍;;农村义务教育最低保障财政需求与县财政供给能力分析——以湖北为例[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4 史秋衡;;教育制度变革与创新[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5 谢家训;;关键在于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的创新——成都市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双高普九”财力保障的调研报告[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6 孙刚成;;“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问题和对策探讨[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李祥云;;费税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财政制度运行绩效与制度重构[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许海平;傅国华;许能锐;;天然橡胶产业对农民增收的实证研究——以海南为例[A];热带作物产业带建设规划研讨会——天然橡胶产业发展论文集[C];2006年
9 江文涛;罗丹;;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专项投资研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李祥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调整对省内义务教育维持性支出地区差异的影响——以湖北为案例的经验分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储召生;找找教师工资拖欠的根[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王元孝;基础教育调查:“瘪”下去的财政愁煞人[N];科技日报;2001年
3 课题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王善迈 新闻采写 本报记者 翟博;中国义务教育财政制度改革构想[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练玉春;增幅最大的五年[N];光明日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傅旭明 实习记者 黄厚珍;义务教育呼唤体制创新[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朱啸波;建立义务教育财政分担模型[N];中国财经报;2003年
7 财政部财科所《义务教育支出标准和责任》课题组 王朝才 吕旺实 王心农;义务教育:资金支出的责任与标准[N];中国财经报;2003年
8 ;终身学习铺就小康金光大道 [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王南桂;把握教育体制创新着力点[N];中国企业报;2003年
10 劳霞;“重中之重”如何体现?[N];中国教师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恩升;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勇强;西部义务教育的财政支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尹玉玲;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汪海燕;新中国义务教育历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余阳;论我国义务教育的财政制度选择[D];四川大学;2003年
6 王华;关于建立健全我国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徐新永;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制度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永成;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王晔;我国应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力度[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10 崔慧广;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财政体制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135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113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