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国家认同与公民身份的生成场域:学校教育的衍生功能

发布时间:2017-10-30 11:17

  本文关键词:国家认同与公民身份的生成场域:学校教育的衍生功能


  更多相关文章: 国家认同 公民身份 文化再生产 衍生性 多元一体


【摘要】:多民族国家学校公民教育的实践要求地方性知识和国家整体观念的结合培养,兼顾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现状,并进行民族历史教育,树立民族整体观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观,以及强化公民意识和国民身份认同。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关键词】国家认同 公民身份 文化再生产 衍生性 多元一体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长期的教育效果能够促进社会变迁。从政治方面看,任何一个国家都在运用教育的力量完成其政治功能,实现其社会目的。本文主要结合我国民族地区现行学校教育中“公民教育”的实践,阐述学校公民教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怀宇;;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基于教育人类学的认识[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2 冯增俊;;教育人类学未来发展展望[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冯增俊;;教师的成长与培训初探——兼论中国内地实践与经验[J];教育科学;2006年05期

4 靳薇;中央政府支持边远地区的经济项目在立项设计、效益评估方面所涉及到的各种因素[J];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04期

5 刘彦尊;;人种志方法在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应用[J];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6 王献军;对“政教合一制”定义的再认识[J];西藏研究;2002年02期

7 滕星;;回顾与展望:中国教育人类学发展历程——兼谈与教育社会学的比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万润保;中国古代小说与方术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0年

2 祁进玉;不同情景中的群体认同意识[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刘全国;三语环境下外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艳红;东乡族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樊华强;高等教育视野中的人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柏华;小学教师教材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智慧;人的存在与思想政治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任胜洪;现代性与民族性:侗族歌班的教育人类学考察与分析[D];西南大学;2008年

9 郭凤鸣;云南贡山丙中洛乡少数民族习惯法的育人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庆纪;幻术母题与明清通俗小说[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2 周瑾;论藏区跳锅庄的社会功能[D];四川大学;2002年

3 陆静尘;实践共同体中教师学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邢海燕;关于新课程音乐课堂教学中文化拓展问题的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罗吉华;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在京文化适应调查分析及教育对策[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黄治国;论藏传佛教对元代文化的影响[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珍;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8 侯杰;湘西多民族杂居地区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羊巨波;走向交往的阅读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周景芳;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文化的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春华;;公民意识教育:规划与实施——2010'中国德育论坛暨浦东教育论坛综述[J];中国德育;2011年02期

2 姚相全;魏爱平;;北爱尔兰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的内容与特色[J];基础教育;2011年03期

3 谢治菊;;乡土教育:概念辨析、学理基础与价值取向[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杨宇;毛祥成;;新加坡的民族凝聚力教育[J];考试周刊;2011年51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水清;;新加坡培育青少年国家认同感的教育措施[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韩震;公民教育促进国家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金杰;让民族团结意识根植于每个公民内心[N];光明日报;2009年

3 杨眉;双语教学不符合职业精神[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王桂玲 郑雪蕾;历史学基础教育研讨会综述[N];光明日报;2004年

5 郑可君 云南师范大学;国外如何培养小公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欣;马来西亚教育政策改革对华族国家认同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0年

2 门宪琳;教育目的的重新定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颖;我国学校公民教育内容体系建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廖维;欧洲教育计划对欧盟集体认同的促进[D];四川大学;2007年

5 张鹏燕;香港学校公民教育的演进透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翠珍;教师的觉醒[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焕新;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实施路径探讨[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钦腾;未竟的启蒙:中国早期公民教育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174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1174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d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