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网络环境下非线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7-10-30 12:02

  本文关键词:网络环境下非线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环境 非线性学习 计算机辅助教学平台


【摘要】: 新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当今的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然而非线性学习,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学生创新的实质。而网络技术的非线性的超文本的结构、超媒体系统等为学生提供了“超链式”的学习。因此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了迫切要研究的问题。网络环境下的非线性学习有什么特点;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开展非线性学习是结合一些网络平台开展的,如何在这些网络平台上对所教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以满足学生的非线性学习;学生进行非线性学习需具备哪些基本的能力。对这些方面的研究都有助于在网络环境下教学与学习的展开。 本论文首先根据非线性学习的理论基础:认知灵活性理论和随机通达教学。对网络非线性学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方面的研究:网络非线性学习的特点、基于其特点如何进行网络非线性学习的教学设计、结构设计、学习支持的设计,以及网络非线性学习对学习者能力的要求。 其次,基于北京交通大学王移芝教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平台”,进行了网络环境下非线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 最后我们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调研。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网络环境 非线性学习 计算机辅助教学平台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434
【目录】:
  • 致谢5-6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2
  • 1 引言12-14
  • 1.1 研究的起因12
  • 1.2 研究的意义12-14
  • 2 研究的基础14-26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14-15
  • 2.1.1 线性与非线性14
  • 2.1.2 线性学习14
  • 2.1.3 非线性学习14
  • 2.1.4 网络环境下的非线性学习14-15
  • 2.1.5 计算机辅助教学平台15
  • 2.2 主要的理论基础15-23
  • 2.2.1 认知灵活性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15-19
  • 2.2.2 认知灵活性理论关于教学的观点——随机通达教学19-21
  • 2.2.3 基于认知灵活性理论的认知工具——认知灵活性超文本21-23
  •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23-26
  • 2.3.1 国外相关研究23-24
  • 2.3.2 国内研究24-26
  • 3 非线性学习的基础理论研究26-38
  • 3.1 网络非线性学习的特点26-27
  • 3.2 网络非线性学习资源的设计27-29
  • 3.2.1 非线性学习资源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27-28
  • 3.2.2 非线性学习资源设计的步骤与策略28-29
  • 3.3 网络非线性学习的教学设计29-30
  • 3.4 网络非线性学习的结构设计30-31
  • 3.5 网络非线性学习支持的设计31-36
  • 3.5.1 学习支持的内置式支持设计32-34
  • 3.5.2 学习支持的外围支持的设计34-36
  • 3.6 网络非线性学习对学习者能力的要求36-38
  • 4 非线性学习的实施38-49
  • 4.1 研究设计38-41
  • 4.1.1 研究焦点问题38
  • 4.1.2 研究实施方案38-41
  • 4.2 研究方法41-42
  • 4.3 研究过程42-49
  • 4.3.1 对学生进行前期的调查和平台使用的培训42-44
  • 4.3.2 在平台中开展非线性学习活动44-46
  • 4.3.3 非线性学习情况的后测与分析46-49
  • 5 结论49-50
  • 5.1 研究总结49
  • 5.2 后续研究49-50
  • 参考文献50-51
  • 附录A51-53
  • 附录B53-55
  • 附录 C55-58
  • 作者简历58-60
  • 学位论文数据集60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忠华;周璇;;移动环境下的非线性学习及其实施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12期

2 王继新;黄涛;;论非线性学习的模式与方法[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登科;非线性学习策略下基于ASP.NET教学平台的设计和开发[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张亚培;群体非线性学习中交互行为与绩效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潘立华;非良构虚拟实验的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张倍倍;网络环境下的个体非线性学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17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1175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c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