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高原期”现象
本文关键词: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高原期”现象
更多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教育生态学 教育生态系统 高原期 整合实践 学校环境 教师 理论研究 整合过程
【摘要】: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都显现了停顿的迹象,逐渐地步入了沉寂的"高原期"。该文引入教育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高原期"现象,以期促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朝着持续、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教育生态学 教育生态系统 高原期 整合实践 学校环境 教师 理论研究 整合过程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陕西农村中小学的教学应用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DCA0550057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引言自2000年10月,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发表讲话,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并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至此引发了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儒德;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2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蕾;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功能与设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2 周君华,韩晓东,丁永玺;学校体育的生态环境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3 黄建年;图书馆生态学基本规律初探[J];图书与情报;2005年01期
4 韦世艺,丁小明;对当前高校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现状的反思[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1期
5 芦苇;艺术课程从分科走向综合的合理性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6 李显军;论教育资源共享[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8期
7 贺晓蓉;刘述喜;李山;董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8 王志定;;IT环境下会计教学模式的探索[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12期
9 程红艳;学校教育环境浅探[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王迎;对远程教学中主持教师的几点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玲;胡涌;粟俊红;张仕固;柳晓玲;;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进展概述[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粟俊红;胡涌;王玲;柳晓玲;张仕固;;高等教育中的生态问题探讨[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胡涌;柳晓玲;张仕固;王玲;粟俊红;;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架[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马佳宏;蒋关军;;生态经济学视野中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新课题[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张瑜;周伟红;朱广涛;王宝珍;;普通化学教育功能的全方位释放[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爱玲;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及其理论构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徐书业;变革的趋向:转型期的学校文化生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孔冬;管理生态学[D];苏州大学;2003年
5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三福;教学的语用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宋晔;校园伦理智慧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贺祖斌;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胡玉萍;教育文化与学校教育[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苏德;多维视野下的双语教学发展观[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筱瀛;双语教育态度与民族文化认同[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旺;“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叶楚定;中学文学教学审美空白说[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邱硕立;论“科学—人文”整合体育观[D];四川大学;2001年
5 韩立军;德育环境的变迁与现代高校德育体系构建思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6 宫火良;河南省高中教师工作满意度现状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7 杜敏;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生存透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等菊;道德教育:生态学视界的研究及其合理性论证[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晓波;教育公平观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分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静;美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历史经验及启示[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儒德,陈琦;计算机整合于教育:作为学习对象、学习工具和教学工具[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2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意义[J];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3 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铭昌;关于微电子工业和第二次产业革命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1981年01期
2 未宣;;都柏林举行信息技术与工业发展国际会议[J];未来与发展;1981年02期
3 青禾;;加强信息社会工程研究 发展我国第三产业[J];未来与发展;1981年03期
4 杨惠中;;教育技术学简论[J];外语电化教学;1982年02期
5 林盛通;;未来战争的画面[J];未来与发展;1982年04期
6 陈俊英;日本高中的信息处理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1983年05期
7 朱嘉明;;信息生产和信息社会[J];晋阳学刊;1983年01期
8 延涛;田洪斌;;能源问题与新的技术革命[J];科学经济社会;1983年03期
9 ;美国《未来学家》载文 浅谈信息社会的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1984年04期
10 吴忠魁;新技术革命与日本职业高中[J];比较教育研究;198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荣辉;陈尚平;;地震科技信息工作的发展策略[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1999年
2 翁延年;张树庸;;回顾与展望——国内外生物技术发展情况简介[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陈福军;周越;;试谈从MRPⅡ到ERP过程中系统思想的实现[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上)[C];1999年
4 杨公社;;现代科技革命与畜牧业发展[A];畜牧兽医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21世纪畜牧兽医生产和科学技术论坛会文集[C];1999年
5 洪鸣鸣;倪焱;;血清氨基酸谱经统计模式识别用于急性白血病的辅助诊断[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6 夏彦;;金融信息及其开发[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7 陈劲;王如富;;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效果的综合评价[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8 王众托;;知识管理系统初探[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9 李小卯;寇纪淞;李敏强;;关于信息技术和组织变革关系的探讨[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10 杨同宇;;关于定制生产的思考[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上)[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关村科技园区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研究(上)[N];北京科技报;2000年
2 清华大学 李衍达;信息科技对社会的影响[N];北京科技报;2000年
3 高文;中关村技术交易中心成功孵化“人大金仓”[N];北京科技报;2000年
4 木玉;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将驱动世界经济发展[N];北京科技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吴燕;电子商务和网络安全[N];北京科技报;2000年
6 钱卫列;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政府信息管理能力[N];北京科技报;2000年
7 陈刚(作者单位:中国科协信息中心);网络经济不是泡沫[N];北京科技报;2000年
8 朱建新;知识经济与美国经济[N];中国财经报;2000年
9 林毅夫;信息产业发展与比较优势原则[N];中国财经报;2000年
10 刘琴;让金融业乘上信息化快车[N];中国财经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坦;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000年
2 冯静;知识经济与财务理论发展[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杨学钰;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信息化推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刘晋;供应链管理若干问题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1年
5 李孝全;国家在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何离庆;网络环境下的智能化农业信息平台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7 倪义芳;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D];浙江大学;2002年
8 常宁;我国经济信息资源短缺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9 琚春华;基于信息技术的流通企业管理与组织优化及模拟[D];厦门大学;2002年
10 王雪苓;当代技术创新的经济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登峰;区域制造业动态联盟信息基础结构及其支撑环境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2 李迅;网络环境下的文档管理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3 李大军;计算机行业及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张莉;基于Internet的GIS(WebGIS)的研究与应用[D];西北大学;2000年
5 肖治垣;论我国传统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改造的战略构想[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6 薛继瑞;数字神经系统与企业竞争优势[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7 余蓉晖;论信息技术与会计系统变革[D];暨南大学;2000年
8 熊德义;我国信息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9 于家新;希诺公司企业发展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10 李绚丽;论敏捷竞争与虚拟企业[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1339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13396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