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技术“工具理性”的批判
本文关键词:对教育技术“工具理性”的批判
【摘要】:教育技术领域如果接受"工具理性"的统治,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工具理性"带给人们的是肤浅和盲从。技术与目的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目的理性"应该得到张扬。教育技术不仅仅是工具,它是一种意识形态,技术问题不可能只依靠技术手段来解决。学习是人的活动,教育技术应该关注教学活动本身,而不能过于依赖实体技术。人的思想、经验、意志、道德等是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作者单位】: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信息化学习方式研究”(项目编号:07JA880848)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0-057
【正文快照】: 在教育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唯工具论、盲目乱用、人与技术的关系不和谐等现象,是西方工业文明本身的弊端,是“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过分扩张的结果。[1]基础教育现代化是在现代信息化平台上进行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导致了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裴娣娜;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根本转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培;;教师生存状态研究:走向生命关怀[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05期
2 张彤,李敏;高科技企业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博弈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10期
3 石伟平,徐国庆;试论我国技术本科的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31期
4 孟彦文;语言从存在论向伦理学的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徐振轩,徐叶;海德格尔视野里的现代技术与人类命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赵诗礼;;刍议农村职业教育中的现代教育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3期
7 卢亚明;老子与海德格尔思想比较[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8 伍春兰;数学教师教育观念现状的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9 陈雪虎;走向媒介文化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巨乃岐;关于技术理性的几点思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军;;网络和家乡——网络时代的存在论浅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2 吕尚彬;;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殷晓蓉;;传播学思想的“激情”演进——从传播学角度解读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李明伟;;“传播技术决定论”辨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6 郑志勇;;网络社会群体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7 吴虹;;技术创新的社会政治引领与控制问题研究[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8 罗天强;李晓乐;;论消费者对技术的社会责任[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秦健;;对克隆技术的异议及传统伦理应有的宽容性[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陈佳;;STS的理论进路——从技术决定论到社会建构论[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春秀;《三联生活周刊》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永红;诗筑的远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陈,
本文编号:1207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207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