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象学及其研究步骤
本文关键词:教育现象学及其研究步骤
【摘要】:教育现象学是我国需要发展和丰富的研究方法之一。本文结合胡塞尔超验现象学精神,对教育现象学作了比较全面的概述和分析,内容包括教育现象学的内涵、主要思想、研究步骤、研究意义和评价等。文章能够对相关研究者提供启发和参考。
【作者单位】: 上海远程教育集团发展研究部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孩子敏感得像针尖……一旦感到外界的刺激,如一句话、一个眼神,就会让他们表现出敏感的特质。”(俞国良,2008)相对于敏感的教育对象——孩子或者成人来说,已有的教育研究方法显然是落后的,与深入了解学生(或学习者)的要求是有差距的。这些方法如实验、调查、访谈等,或者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树英;教育现象学:一门新型的教育学——访教育现象学国际大师马克斯·范梅南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2 张廷国;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论及其意义[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徐夫真,高伟;现象学教育哲学引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云珠;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钱雯;;生态论文艺学的社会生态维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杜军虎;;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论”的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钱雯;;王明居模糊美学思想的创新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付川;;西方理性传统与浪漫主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6 李祖平;程东旺;;基于交互主体性理论的大学德育生活化路径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陈波;;水有流程 思有历程——读《陶行知新论》所联想到的[J];爱满天下;2004年02期
8 刘华杰;;大自然的数学化、科学危机与博物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钱继磊;;《反思中国法学界的“权利话语”》之反思[J];北方法学;2009年05期
10 马志生,敬海新;哲学思维方式的嬗变:从预成论到生成论[J];北方论丛;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晓海;;社会稳定机制的实现:制度公正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建构[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盛作国;;走向科学与人文统一的逻辑学[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邓素文;;从提问方式看近现代课程知识价值观的变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4 衣俊卿;;马克思主义哲学演化的内在机制研究[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5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知识论前提反思与生存本体论建构[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6 孙承叔;;资本与现代性——马克思的回答[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7 曾鹰;乔瑞金;;技术的文化解释学:对人类“自身”一种新的理解[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8 姜梅;姜涛;;基于现象学的城市设计方法研究——以武汉首义——蛇山地区为研究对象[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知识论前提的反思与生存本体论的建构[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3 宋德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解读[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罗利群;人神交往中的教育[D];西南大学;2011年
5 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西南大学;2011年
6 邓桦;云南文山蓝靛瑶“度戒”仪式教育过程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应方淦;基于生活世界视角的成人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颖;基于哲学解释学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娟;促进教师观察了解儿童学习与发展水平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尹伟;道德量化评价的反思与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小平;转基因食品传播推广中的文化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胡朋君;民俗视野中的迟子建小说创作[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席志武;雅克·德里达解构符号学与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华斌;师生关系对学生综合素质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冯波;“乡下人进城”小说中的“日常生活方式”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谭新斌;教育的负功能及其防治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7 王炜;海德格尔的技术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魏洪鑫;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幼儿违反规则的体验与反思[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帆;教学方式变革中的伦理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萌;日记体绘画[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亚杰;饶从满;;现象学方法在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应用[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2 王萍;;教育现象学的本真追问[J];教育科学;2010年04期
3 莫丽娟;王永崇;;教育现象学的提问方式与致思路径[J];教育学报;2010年02期
4 李树英;王萍;;教育现象学——一门成人与儿童如何相处的学问[J];江苏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5 杨开城;;论教育的技术学本质与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使命[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5期
6 于婕;;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李树英博士谈教育现象学的价值[J];教育;2006年07期
7 董玲;;对教育现象学研究方法反思效力的个案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04期
8 陈纳;;初中教师怎样搞好教育科学研究[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年01期
9 时俊卿;;课题研究步骤的确定[J];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07期
10 张庆宗;;漫谈外语教师如何做科研[J];中国外语;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天平;;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状况调查及学习对策[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方配素;;运动员人格系统个案分析及运动特征中的人格差异性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3 陈长英;;护理研究的步骤和内容[A];河南省护理学会内科护理专业新知识、新进展、健康老龄化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秦恺;;简论学生作为研究者[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5 王辉;;谈心理学中的价值中立与价值负载问题[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杨淑清;陆家佑;;隧洞岩爆机制物理模型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2年
7 苏静;牛朝阳;陆军会;;光对美洲斑潜蝇的活动及田间分布的影响[A];河南省植保学会第八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七次、河南省植病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志红;谢薇;;民族医学的研究应该具有人类学的眼光和胸怀——民族医学研究的观念和方法浅谈[A];第五届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秦恺;;简论学生作为研究者[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南卷)[C];2010年
10 陈长龙;;新《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以来的理论及实践问题研究综述[A];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术论文集(2010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良华;一个课程关键:让教师成为研究者[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华东师大教授 沈志华;档案的公布与开放并非一回事[N];北京日报;2009年
3 劳拉·米勒;元数据对研究者的重要性[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4 陆志城;研究者,小心成被告![N];医药经济报;2003年
5 周晓娜;教师应成研究者[N];人民日报;2011年
6 记者 江宇;芦山“宝贝”太多了[N];雅安日报;2006年
7 黄勇 美国宾州库兹城大学;中国哲学研究者如何在英文杂志上发表文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本报驻基辅记者 何永晋;“痴迷”的飞机研究者[N];科技日报;2002年
9 张泽民;来自研究者的忧患意识[N];人民公安报;2003年
10 小 蔓;开怀大笑燃烧卡路里[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萍;教育现象学方法及其应用[D];河南大学;2010年
2 左群英;儿童同情的教育现象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徐冰;两面性与真诚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徐改;成功职业女性的生涯发展与性别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朱伟;中国文化环境中的知情同意:理论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刘启刚;青少年情绪调节:结构、影响因素及对学校适应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7 杜文军;作为一种方法论的课堂人种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陈宏;论现代心理学研究方法[D];吉林大学;2006年
9 张晓路;沉浸式项目中的汉语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徐辉富;教育研究的现象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卿博;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观:一种现象学视角[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2 魏洪鑫;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幼儿违反规则的体验与反思[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小菲;生活体验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4 许瀚月;中学教师批评学生口头用语的教育现象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马鸥;基于现象学与教育现象学的多元智能理论及教育应用评析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6 李秋颖;教师成为研究者:现实与展望[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谢章莲;论教师成为研究者[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吴璜;在研究中认识新的自我——关于“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欧群慧;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可能——一项个案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申夜灵;课程批评探析[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083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208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