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新生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本文关键词:贫困大学新生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教育 贫困新生 人格特征 心理症状 个性教育 高校贫困生 贫困大学生 人格因素 大学新生 心理健康状况
【摘要】:目的了解高校贫困新生的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高校新入学的500名贫困大学生和2412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贫困新生在有恒性、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专业有成就者因素、创造力强者的人格因素上显著高于非贫困新生,兴奋性、敢为性、内向与外向型、心理健康因素因子上显著低于非贫困新生。2贫困新生与非贫困新生心理症状上无显著差异。结论贫困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正常,应关注贫困新生积极人格特征,加强个性教育,塑造健康人格。
【作者单位】: 广东医学院心理学教研室
【基金】:广东医学院课题: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XK0529)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随着1997年高校招生并轨制度的全面实施,我国高校收费制度改革和居民收入差距拉大,高校经济困难学生人数急剧增多,高校贫困生问题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各高校在构建各种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社会资助的助困体系的同时,也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陶传谱;贫困大学新生SCL-90和EPQ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6期
2 邓硕宁;廖婷婷;刘文政;叶海燕;程科;;大一新生中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社会支持和自我价值感之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3 易淑华;姚本先;;新世纪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J];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05期
4 张玉娟,方润领,苗向涛,黄家骏;76名新入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05年09期
5 贾智;宋红岩;;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认知与健康个性的塑造[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张静;汤雅婷;牛力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分析[J];中国校医;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春莉;刘蓓蓓;杨少文;李晓玲;;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引导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徐燕刚;刘文亮;胡芸;;高校贫困生心理能力初探[J];教学研究;2007年04期
3 胡发稳;李辉;李丽菊;张云旺;郭建军;;边疆地区贫困生心身症状及人格特点[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逯登宇;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2 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昊;湘雅医学院2005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学习成绩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7年
4 孙克波;师范生创造性思维、人格特征及其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春莉;重庆市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6 方芳;财经类大专生成就动机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雷玉林;陕西省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社会支持相关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韶昆;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答会明;违纪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及与家庭因素的关系[J];孝感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黄希庭,杨雄;青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的编制[J];心理科学;1998年04期
4 李慧民,李越美;家庭背景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02期
5 刘广珠;577名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情况的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年03期
6 李海星;大学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6期
7 李艳红;贫困大学生的心身症状与心理社会因素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1期
8 李力生;团体咨询辅以个体咨询对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1期
9 孙永明,钱秋源;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5期
10 孔德生,杨晓梅;贫困大学生个性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德金;;河南省举办首届学校卫生管理学习班[J];中国校医;1989年03期
2 赵京华;;非医学高等学校健康教育内容初探[J];中国学校卫生;1990年02期
3 沈中林;;大学生性变态心理初探[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4 夏时畅;;开发领导的心理学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1990年04期
5 林正大;林正行;黄士铮;;略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1年01期
6 林正行;林正大;黄士铮;;略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江苏高教;1991年03期
7 苏立增;;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1992年03期
8 米翠萍;张树兵;;试论精神性疾病的病因机理及预防——对大学生精神性疾病的浅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1期
9 符丕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10 顾一平;;大学生健康教育之浅见[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达文;;浅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及实施[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2 李玉玲;刘淑慧;;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马莹华;王应杰;;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几个问题[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4 王东莉;马建青;;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组织建设的思考与实践[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5 贾民伟;;大、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衔接[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6 温卫宁;;对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探索[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7 李荣斌;;论心理辅导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8 ;论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构成——高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9 苗元江;余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探析[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10 张金彦;姚海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认识[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塑造全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梁琴;尽快补上心理健康课[N];重庆日报;2000年
3 中国健康教育研究副研究员 徐岫茹;中小学生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N];健康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苏宏;心理健康教育大家谈[N];辽宁日报;2000年
5 黄海华;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变奏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6 刘成根;让阳光照亮每一颗心[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7 顾海良;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献[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刘华蓉;教师:别让“心病”绊住脚[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记者 吴芳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李朝明;情感关怀 以人为本[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肖e,
本文编号:1223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223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