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可持续的学生评价
本文关键词:论可持续的学生评价
【摘要】:可持续的学生评价不是一种新的评价机制,而是在评价中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可持续的学生评价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并且评价本身也是可持续的。积极营造可持续的学生评价环境,切实发展学生评价。
【作者单位】: 丽水学院教育学院;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传统上,评价有三个主要意图:公共责任、证明和认证、学习和教学效果。[1]15一切教育机构和教师都想为服务对象提供令人满意的产品或服务。它们利用某些评价技能和评价程序,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价,以证明自己的活动满足了公众、职业和学生的期待。学生评价不仅对学校教学管理,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卢锦芍;绿色学生评价环境的营造[J];教育评论;2005年04期
2 蔡敏;美国基础教育学生评价改革述评[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浩斌;;现代化与现代化理论的全球化逻辑[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杨文杰;黄沛;;基于经济动力系统模型的转基因产业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3 袁再健;褚英敏;;我国环境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5期
4 孙虎;;21世纪工业设计的审美特征——产品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因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5 吴雪梅,郑海燕;探索新课程改革下教学评价的新形式[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6 何孔潮;陈忠勇;林瑞华;;基础教育中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变革的瓶颈与突破[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王龙;刘继凤;马禹嘉;;推行清洁生产 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与改造[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6期
8 叶华;;推行循环经济,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1期
9 黄力华;徐艳萍;;城市生态化建设与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2期
10 张明雯;可持续发展——人类理智的进步[J];北方论丛;1998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士金;同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杨凡;北极生态保护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李明;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宋俊荣;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与WTO规则:冲突与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青;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控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曹霞;可持续发展视野下中国小矿的法律规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齐庆杰;煤中氟赋存形态、燃烧转化与污染控制的基础和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9 陆培东;潮汐汊道系统及环境响应[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陆满平;价格水平上涨的微观内生机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刚;薛彩侠;;高职教育中成绩分析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11年15期
2 李德阳;;论人的可持续发展[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1年07期
3 吕英群;;寻找支撑点——初探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干部人事月刊;2001年03期
4 魏广顺;;体育教学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年09期
5 艾志毅;;江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6 陈晶辉;;浅析翻译生态学及其可持续发展[J];鸡西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7 何光辉;;素质教育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评价[J];中学教育;2003年06期
8 朱景发;;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策略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年26期
9 段维林;;办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山区完全中学[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03期
10 周莉;;教学反思:助力教师可持续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斌;;科学发展观与浦东的可持续发展[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全国矿山地质及21世纪可持续发展研讨会[A];中国实用矿山地质学(上册)[C];2010年
3 徐刚;;我国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思考[A];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术论文集(2010卷)[C];2010年
4 叶民强;张世英;;区域支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与调控系统研究[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郭丕斌;;西部应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创新系统[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王密;屠玉麟;何谋军;;浅析《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7 孟丽静;;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定量分析——以承德兴隆县为例[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8 王艳秋;;构建循环经济模式 实现大庆经济可持续发展[A];2005年发展循环经济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陈晓彤;;实现可持续的小城镇建设:治理的视角[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10 姜立娟;;环境保护法的生态学审视[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我国地方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工作进入新阶段[N];科技日报;2008年
2 郝哲;宝洁发布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3 赵新利;对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N];克孜勒苏报;2008年
4 从军;百事公司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N];中国质量报;2009年
5 高君明;水电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举办[N];经济日报;2009年
6 林阿玲 傅长盛;专家“把脉”龙岩可持续发展[N];闽西日报;2009年
7 记者 张俊德;打造低消耗能循环可持续发展企业[N];张掖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叶明华;从“难以为继”到可持续发展[N];南方日报;2009年
9 孙广英 吕奕 昌吉市水政水资源管理处;坚持可持续发展 创建节水型城市[N];昌吉日报;2009年
10 本报驻新加坡记者 李满;新加坡出台未来可持续发展蓝图[N];经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东莉;可持续发展与中国自然资源特权制度之变革[D];武汉大学;2005年
2 胡建渊;南京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3 彭善枝;环保产业与可持续发展[D];武汉大学;2004年
4 李咏梅;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5 蔡自力;可持续发展与财税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6 陈军飞;城市生态系统诊断预警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7 张周堂;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8 王哲林;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我国环境税有关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张安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田治威;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观[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晓红;科学课程中学生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杨海静;初中音乐“体验成功”学生评价的研究与实践[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丽红;新课程下初中历史学科学生评价情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姜海兰;论人本化学生评价[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徐彦宾;试论语文课程中的发展性学生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树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余承海;农村初中学生评价的调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己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9 孙鸿金;中学历史教学中发展性学生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黄鑫;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评价改革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2319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231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