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表征与教育对策
本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表征与教育对策
【摘要】:目前大学生谈恋爱已成为高校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大学生谈恋爱的主要心理表征,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以期促进其正常的学习和交往,全面健康地成才与成长。
【作者单位】: 菏泽学院教育科学系;
【分类号】:G641;B844.2
【正文快照】: 一、大学生恋爱的心理表征大学生正处于性生理发育基本成熟及性心理发展正趋激烈的时期,部分学生心理调节能力相对滞后,在面临恋爱、择偶和性问题时,往往容易引发各种心理冲突,不利于大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表征是: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运生;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与教育[J];中国健康教育;2004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海涛;大学生恋爱态度及其与性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邹淑杰;中职生恋爱状况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3 赵新国;情绪干预理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家宁;;一例大学生恋爱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6期
2 魏屹东;;心理表征隐喻与框架问题[J];学术月刊;2011年04期
3 ;快问快答心测轻松玩[J];男生女生(银版);2008年11期
4 许维素;;大学生恋爱心理百味坊[J];大众心理学;2005年08期
5 谢晓非;朱冬青;;危机情境中的期望差异效应[J];应用心理学;2011年01期
6 陈巍;;交互心灵观与具身认知科学的现象学始基[J];科技导报;2011年24期
7 冯晓艳;;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征及原因分析[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钟毅平;张志;;时空距离、特征类型对态度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2011年03期
9 郭家俊;;自闭症儿童装扮游戏能力的研究进展[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6期
10 吴文浩;;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1年4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杭东;;心理表征研究综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李伟兰;曾祥炎;;在记叙文的理解中心理模型的建构[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龚文进;莫雷;;听言语理解中的词内语境效应——来自中文双字词的研究证据[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戴伟华;罗雪莲;周丽华;;1035例电话心理咨询临床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冯缦;;长其善 救其失 助人自助——一例大学生人际交往不适的案例分析[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黎;孔军辉;;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A];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暨“‘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曾琦;董奇;J.Campos;R.Kermoian;;婴儿客体永久性的发展机制:爬行经验的作用[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8 张春莉;邵瑞珍;;数学问题解决过程的内在心理机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9 程赓;范习祥;;心理咨询门诊首诊189例分析[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易正辉;;电力中专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报记者 蔡虹;恋爱课能否解决“爱无能”[N];北京科技报;2011年
2 陈恒;加强青少年心理教育刻不容缓[N];湛江日报;2008年
3 张小乔;心理咨询有什么作用?[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本报通讯员 魏晓明 本报记者 靳晓燕;恋爱必修课,知易行难[N];光明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曦;汉语多词素词的心理表征和加工机制的心理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连淑芳;内隐社会认知:刻板印象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莉;刻板印象的心理表征:组织结构及其特性[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戴潘;福多“概念”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张向阳;贝叶斯推理的认知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郭淑斌;文本阅读中因果性预期推理构建过程的实验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郭裕建;语感及其心理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翠菊;用视觉Stroop任务探讨习惯化理论[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韩沁彤;3~5岁儿童假装认知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胥晓青;MHD问题困难原因及促进效应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4 张霞;视觉表象操作加工的眼动实验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琴;忽视症患者数字心理表征的空间属性[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6 李兴芬;言语理解中环境的动态表征[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阳达;语言理解中温度与情绪的心理表征[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腰秀平;大学生恋爱压力测量工具及其发展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杨叶;阈下恐惧启动与成人依恋对象心理表征通达性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吴文婕;3-5岁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领域特殊性还是领域普遍性[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321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232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