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课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本文关键词:试论课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摘要】:文章阐述了课程评价主体多元化研究的意义,根据课程评价的客观要求,提出了课程评价多元化主体的成员构成,并论述了各评价主体的主要评价功能。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要注重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要强调关注过程、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作者单位】: 德州学院服装经济研究所;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长期以来,我国课程评价由上而下依次为教育主管部门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而学生被排斥在评价主体之外。这样,就形成了学生依附教师、教师依附学校、学校依附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价关系,致使课程评价主体的直线性和单一化。因而,要鼓励公众成员以适当的形式参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德全;;论课程评价多元化的若干关键问题[J];天中学刊;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翎;社会转型与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2 胡斌武;课程社会学基础研究述评[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3 邬志辉;课程全球化的四种哲学观评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徐红;我国当前课程评价的误区及对策[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5 李福华;丁玉霞;;教师主体派生性初探——对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再认识[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6 齐佩芳;韦世艺;;论高校德育隐性课程开发[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徐佶,林文_",刘夫力;我国部分普通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对比研究——兼析我院现行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郭晓明;论中国课程知识供应制度的调整[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9 方宏常;论地方课程的管理与开发[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S2期
10 李斌;;对黑龙江省部分高校大学生余暇体育现状的分析与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3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董玉琦;信息教育课程设计原理:要因与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杨中枢;学校课程管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邹玉玲;主体性体育及其课程观探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前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金芳;中学语文新课程中的小说阅读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郑晓梅;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晓义;筑波大学体育学群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黄建团;挑战·反思·对策·展望[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于晓东;体育素质教育中隐性课程的开发[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许华琼;美国基础教育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晓华;青海省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高建军;学校地理教材非智力结构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章光洁;白族农村社区中的基础教育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辛治洋;论阿普尔教育理论的批判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丽萍;董珊;;同伴教育在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年03期
2 吴青;胡兴昌;;台湾高中生物科课程暂行纲要与大陆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之比较[J];教育科学论坛;2010年02期
3 刘宗南;;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综述[J];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01期
4 黄厚江;;语文课程队伍的分工和整合[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年02期
5 庞秀平;赵宇;;高校人文社科学术成果评价方法的新思维[J];学术论坛;2010年01期
6 王海燕;;学生本位的职业学校学生评价[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06期
7 徐漪平;武银华;王建林;;技工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02期
8 于鸿雁;;高校研究生体育课程和体育期待状况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02期
9 叶继元;;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探讨[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于水英;乔廷强;;试论校园活动的价值判定[J];教学与管理;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晓曼;;用心构建和谐乐园[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安徽卷)[C];2010年
2 金东;;新课程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贵州卷)[C];2010年
3 包天喜;;浅谈如何实施对学生的素质评价[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4 徐林;;民办教师评价的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5 ;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6 张纯红;孙静;雷锋;;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设计[A];2009国际信息技术与应用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7 李小梅;沙晋明;;环境伦理观对生态环境评价的影响机制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8 陈克安;黄凰;王娜;马苗;;基于汉语表达的交通噪声烦恼度属性评价与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9 孙艳;焦风雷;周国柱;刘克;;有调低频噪声主观烦恼度的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10 张广辉;;两种教师评价的比较与整合[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兰璇;一份好试卷是怎样炼成的[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记者 庞天薇;我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听证质询评议大会开幕[N];佳木斯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马宏建;加强对央企领导人员的管理与考核[N];中国改革报;2010年
4 广东建设报记者 韩庆文 通讯员 蔡鹏举;建立诚信评价体系 破解招投标市场顽疾[N];广东建设报;2010年
5 巩留县塔斯托别乡库克塔拉学校 巴特尔;用新的评价标准积极应对新课程[N];伊犁日报(汉);2010年
6 云南师范大学 任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分析[N];光明日报;2010年
7 沈小平 徐云光;佳木斯听证质询评议发展环境[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8 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局长 魏书生;教育质量评价应加重笔墨[N];中国教育报;2010年
9 邓红 袁必建 袁宇 熊德雅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研究员、特级教师 龚春燕;把成功放到更长的时间轴上去考量[N];中国教育报;2010年
10 谭志松 三峡大学;全面提高民族教育质量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红;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课程质量保障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房林玉;作为场域存在的学校课程规划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俭;基于价值尊重与价值认同的教育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向众;学校转型时期的教育评价功能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明宏;校长课程领导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朱伟强;基于标准的体育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阮守武;公共选择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颜剩勇;企业社会责任财务评价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9 杨荣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岳刚德;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发展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盼;高校师范生教学实习发展性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2 陈小辉;河南省平顶山地区中等专业幼儿师范学校美术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赵丹;取得赃物行为定性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孙乃谦;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评价体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德才;基于项目导向的高职综合课程开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存在问题与对策[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7 沈柳;一所民办高校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丽;高等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叶新建;吴江市中学校本课程《影视中的历史》的开发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马文丽;关于开展校本课程的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321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232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