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立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复兴及启示
本文关键词:美国公立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复兴及启示 出处:《教育导刊》2008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受道德相对主义、激进个人主义以及社会文化多元化等因素的冲击,美国学校的价值观教育在20世纪30年代后逐渐衰落。20世纪中叶后,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道德与社会问题,价值观教育再次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近来,提出要以"核心价值观"作为品格教育的基础和出发点,并注意对实施价值观教育的课程、方法及教师等因素进行考察。美国价值观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为我国的学校德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Abstract]:......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分类号】:G571.2
【正文快照】: 一、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复兴历程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历史几乎与美国的历史一样悠久。早在殖民地时期,美国学校教育就信奉这样一条理念:“学校的存在不只是使学生变得聪明这样简单,我们还须让他们在各方面都表现出优异的品质。”〔1〕当时,殖民当局所建立的学校以《圣经》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德胜;人格教育在美国的回潮[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2 施蕾芬;论学校与社区德育互动的价值[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5期
3 杨倬;道德灌输与无灌输的道德教育[J];江汉论坛;2005年09期
4 丁锦宏;“去道德化的教育”现象刍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15期
5 杨宁;历史地实践地透视美国教育——读王定华博士《走进美国教育》一书有感[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10期
6 蔡志良;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分析[J];理论月刊;2005年06期
7 丁锦宏;品格教育:向右摆动的“钟摆”?——美国品格教育发展与面临问题的探究[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贾仕林,崔景贵;国外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走向及其启示[J];青年探索;2001年05期
9 高德胜;论现代知性德育与生活的割裂[J];思想.理论.教育;2003年04期
10 丁锦宏;全球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转型[J];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丁锦宏;品格教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余维武;冲突与和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喻学林;学校道德教育的有限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立军;德育环境的变迁与现代高校德育体系构建思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2 邓惠明;“主体——发展”道德教育模式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 俞晓歆;暴力攻击型未成年犯高级情感培养的团体训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斌;学校德育的个体化取向[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江;美德的回归[D];河北大学;2006年
6 宫丽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7 杨芳;论终身道德学习理念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顾小萍;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创新[D];扬州大学;2007年
9 潘永云;初中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世界的辩证思考[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娜;美国大学生“荣誉制度”初探[D];西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艳永;;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新挑战与对策[J];文理导航(中旬);2011年07期
2 乐朋;;我们亟需复兴“纯粹教育”[J];教师博览;2011年07期
3 张婷婷;;探析“官二代”思想道德素质问题[J];经营管理者;2011年15期
4 张志义;;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的复兴发展与宏观指导[J];上海教育科研;1994年08期
5 彭庚;;开发红色地方课程——基于重庆红色资源的思考[J];重庆与世界;2011年09期
6 王佳佳;王文倩;;美国“在家上学”现象动因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7 陈佳;蔡滋群;;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有效性研究[J];文教资料;2011年16期
8 尚靖君;;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闫丽英;;正确引导教师职业价值取向 预防和解除教师职业倦怠[J];山西教育(管理);2011年08期
10 杨超;;论新世纪西方价值教育兴起的文化动因[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涂怀京;陈冬;;从争鸣到复兴: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述评(1979—1985)[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2 张海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心理探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3 陈彦垒;邓金平;胡竹菁;;研究生价值取向和精神信仰的初步调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帕梅拉·克婷;李新翠;;素质教育在美国[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秦行音;;多元文化下的教育政策发展及其意义:马来西亚[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6 胡悦;;“人生计划”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7 刘静;;与市民生活同步——上海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苏国华;刘军;;多元文化融合的课程文化[A];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C];2010年
9 白志兴;;中小学性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美国是怎样进行价值观教育的[N];北京日报;2005年
2 薛辉;复兴区扎实推进科学教育[N];邯郸日报;2010年
3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斌雄 郜晏中;终结“拼爹”现象[N];中国教育报;2011年
4 马扬邋宗巍;6岁小姑娘写“情书”要“宝马”,跟谁学的?[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5 朱小蔓 王善峰;城乡理解教育:学校价值观教育的新内容[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李茂 编译;英国公民课四年之惑[N];中国教师报;2006年
7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红基学校校长 柯中明;校长,您总得意思一下吧[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徐立;成长需要“生命教育”[N];嘉兴日报;2007年
9 山东省蓬莱三中 郭芙蓉;自信的孩子最有力量[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刘建军;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振成;现代性社会与价值观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飞云;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3 席佩亚;价值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田道勇;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贾海丽;经济利益多元化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梁艳;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新闻媒体教育功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应建庆;教育中的知识合法性[D];复旦大学;2011年
9 于洪燕;中国传统“道德”内涵的现代解读与转换[D];西南大学;2010年
10 邱琳;英国学校价值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亚男;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闫宁宁;澳大利亚学校价值观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叶瑜辉;新时期坚持“以人为本”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韦剑;从价值观澄清到当代人格教育[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吴泽强;论广告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D];河南大学;2007年
6 赵娜;论影视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沈赛玲;壮族山歌文化与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萨日娜;蒙汉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与其价值观发展的相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9 许淑芳;网络歌曲影响下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10 杨静;价值观教育方法论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510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351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