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山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民国时期山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研究 出处:《教育与经济》2008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民国时期山西的义务教育以实施最早、规划完善、措施得力、效果显著而闻名于全国教育界,之所以能够达到入学率70%以上,名列全国首位,因而被誉为"模范省",主要得益于拥有一个完善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形成了上下互动的经费筹集网络,一直采用渠道宽广、方法多样的筹款途径,同时,还坚持开源节流的原则,加大对经费使用的监管力度,因此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
[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 Shanxi ' s compulsory education is well - known in the national education circle , which is well - known in the national education circle , which is well - known in the national education circle .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529
【正文快照】: 民国时期山西省为了实行“用民政治”涵盖下的“六政三事”、“整理村范”等一系列政策,迫切需要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为此,大力倡导兴办义务教育。由于规划周全,措施得力,筹款有方,因而取得了显著的实施效果:国民学校数、入学儿童数、学龄儿童入学率均在全国名列前茅,尤其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周;;近10年关于民国社会教育的研究综述[J];高校社科动态;2011年04期
2 张绍春;;论民国时期马叙伦的教育思想[J];教育评论;2011年03期
3 黄小英;;民国时期播音教育的历史回顾[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4 冯珍;;山西省农村教育设施现状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年06期
5 于锦恩;;民国时期华语教材的民族认同导向和当地化进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武巧儿;刘桂娥;;提高防御能力 构建平安校园——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教育局开展防灾减灾活动[J];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2009年06期
7 天成;;学海弄潮——记王小元与垣曲教育的崛起[J];山西教育(管理);2011年08期
8 杜小燕;;简述民国时期颁布的新学制与教育立法[J];兰台世界;2011年16期
9 谢培;;清末和民国时期上海的识字扫盲教育[J];上海成人教育;1996年04期
10 张淑鱼;;加强督导考核力度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J];山西教育(管理);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喻忠恩;;岭南国语教育重镇:广州市立国语讲习所[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马早明;;民国时期: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初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3 熊贤君;;民国时期湖北私塾的现代化整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4 熊明安;高慎英;;民国时期的教育辅导制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熊焰;;清末和民国时期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历史回顾与评价[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喻忠恩;;近十年民国广东教育研究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廖茂忠;沈红;;民国时期学生资助政策的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李协京;;中国近代史上的早期日本留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9 陈延杭;;集美学校教育推广部对闽南教育的推动[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刘良华;;民国前期教育思潮的演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蒋兴国;民国时期的张掖教育[N];民主协商报;2010年
2 刘致远 梁奋山;山西省“扬弃”地方性条例规定内容[N];人民政协报;2000年
3 张晓唯;民国时期的“教育独立”思潮[N];团结报;2002年
4 郭之纯;从大师故事感悟教育真谛[N];检察日报;2010年
5 周新国;简析《南京教育史》[N];光明日报;2007年
6 张军;常州的近现代教育文化遗迹[N];常州日报;2006年
7 ;辛勤耕耘春色满园 默默奉献情满天下[N];山西日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李万鹏;教育业育出新农民[N];克孜勒苏报;2007年
9 记者 焦新;转变作风深入基层狠抓落实 推进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记者 罗光德;再现西康教育风云[N];雅安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军;抗战前十年湖北县级教育研究(1927-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兰军;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在国际教育论坛上的展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才林;“作新民”、“唤起民众”[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胡向东;民国时期中国考试制度的转型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素梅;中国乡土教材的百年嬗变及其文化功能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6 苏国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学校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7 喻永庆;《中华教育界》与民国时期教育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阎乃胜;杜亚泉与中国近代科学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尔杰;民国北京“平民教育”的渊源与兴起(1912-1920)[D];北京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静;民国时期学位制度探析[D];浙江大学;2002年
2 袁绍光;民国时期的乡村教育与农村城镇化[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胡云霞;民国时期山东女子教育研究(1912年-1937年)[D];山东大学;2007年
4 张丽;民国时期学校家政教育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宁宁;民国时期女子社会教育发展历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轶;科学共同体的发展与民国时期科学教育(1912年-1937年)[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蒋望;湖南实业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施志丹;民国时期国共两党的女子学校教育之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唐艳丽;民国时期甘青藏族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田旺杰;民国时期青海新式教育的变迁[D];西北民族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88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388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