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积极心理辅导的核心问题
本文关键词:学校积极心理辅导的核心问题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3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心理辅导 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学 核心问题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格特质 自我实现 人格因素 开放性 宜人性
【摘要】:正积极是相对于消极而言的,从其本意上说,既包括了人外显的积极行为,也包括了人内隐的积极品质。学校积极心理辅导是指教育者和专业心理工作者从学生成长的心理需求出发,进行正向意义的心理辅导,引导学生发展自身拥有
[Abstract]:Positive is relative to the negative, from its original intention, including both explicit positive behavior. Positive psychological guidance in schools means that educators and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workers, starting from the psychological needs of students' growth, conduct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 order to guide students to develop their own ownership.
【作者单位】: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学校积极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理论研究专题,项目编号:FBB080554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积极是相对于消极而言的,从其本意上说,既包括了人外显的积极行为,也包括了人内隐的积极品质。学校积极心理辅导是指教育者和专业心理工作者从学生成长的心理需求出发,进行正向意义的心理辅导,引导学生发展自身拥有的潜能、力量和美德等积极的因素,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追求自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兆吉,黄培松;对120名优秀教师和模范班主任心理特点的初步分析[J];心理学报;1980年03期
2 周青萍;一次记忆测验的启示[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81年Z1期
3 K·黑希特 ,魏庆安;儿童的心理卫生[J];心理科学;1981年06期
4 王刚;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的几个心理品质及其培养[J];心理科学;1981年04期
5 燕国材;;孔子的德育心理思想[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6 张恺;;个性修养浅谈[J];天津商学院学报;1981年01期
7 辛里;;差生的心理反应和教育[J];四川教育;1981年11期
8 孙亚庭;浅谈发展儿童心理品质与成才的关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9 辛理;;学习心理中的劳逸问题[J];四川教育;1982年05期
10 张长龙;曾丽荷;刁在箴;;浅谈体育教学与智力发展[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虹;;论女皇武则天的心理品质[A];武则天研究论文集[C];1997年
2 傅双喜;庞新光;吴建国;;招飞心理选拔测评系统研究综述[A];第三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3 李荣斌;;论心理辅导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4 王宏宇;樊富珉;;论心理辅导的哲学基础[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5 王欣;;对我国大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心理测量工作的探析[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6 吴金秋;王宏宇;;从辅导与教育之关联,浅析心理辅导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7 罗永纲;李笑燃;;试论大学生的情绪障碍及其调适[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8 刘志伟;张兴波;;高等农科院校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与对策[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9 张改叶;陈娱;;高校新生的适应问题及心理辅导探索[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10 崔建华;;个体心理辅导中移情与心理依赖的区别及调适[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小乔;走好大学生活第一步[N];中国矿业报;2000年
2 ;戒毒者的家庭康复措施[N];大众卫生报;2000年
3 教育部副部长 周远清;素质·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N];光明日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张蕴;关注大学生的“精神求助”[N];解放日报;2000年
5 中国健康教育研究副研究员 徐岫茹;中小学生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N];健康报;2000年
6 蒲昭和;宽容——保持心理健康的“维生素”[N];人民公安报;2000年
7 记者 苏军;学生不是病人 潜能有待开发[N];文汇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苏军;小学低年级性健康教育不应回避[N];文汇报;2000年
9 ;成都一幼儿园要招“男阿姨”[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10 实习生 黄加佳 记者 陈红梅;新家教专给孩子补心课[N];北京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颜青山;挑战与回应:中国话语中死亡与垂死的德性之维[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崔丽娟;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界定、特性与预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曾红兵;肝气郁结型心理应激人群药物及心理干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4 赵鑫;上海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鸿燕;香港与内地学校道德教育之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罗正学;陆军学院学员军事职业资格人格特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3 唐成斌;中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培养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史慧颖;普通中学班主任隐含知识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高龙光;关于高中数学优生与后进生学习心理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奉春梅;单亲家庭子女人际交往——互动特征分析[D];四川大学;2002年
7 郝悦;开放 互动 自主——开创《思想政治》课堂新境界[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洪明;贵州省初中生创新精神调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9 赵新立;论侦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体系[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10 吴红梅;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4028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402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