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如何面对死亡——由汶川地震而思
本文关键词: 死亡恐惧 教育 共同体 生命 哲学思维 死亡观 生活方式 地震 自我 每个人 出处:《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是每个人都不可回避的时刻,有生必有死。在现实生活中,对死亡所产生的种种认知状态,反映了对死亡模糊的理解,从而造成人们要么漠视生命,要么逃避死亡,要么向往死亡。面对现实,教育要有直面死亡的勇气。文章从"培育哲学思维、塑造良善生活、回归共同体"三个纬度来阐释教育的使命,在树立合理死亡观的基础上,引导人们正视死亡,珍爱生命,创造美好的生活。
[Abstract]:Death is the end of life, is the inevitable moment for everyone, there is life and death. In real life, the cognitive state of death reflects the vague understanding of death. As a result, people either ignore life, escape death, or yearn for death. Facing the reality, education should have the courage to face death. Return to the Community "three latitudes to explain the mission of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establishing a reasonable view of death, guide people to face death, cherish life, create a better life."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8.0级特大地震灾害震惊中外。汶川大地震让我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感受到人间的真、善、美!同时,也使我意识到死亡的来临是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无情,是无法逆转的现实。生命只有一次,结束了生命就走向了死亡。怎样理解死亡?教育应当如何面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艳;德育模式:从"控制封闭型"到"自主开放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潘善斌;论惩罚性赔偿制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周云,彭光芒;人际传播中的信息交换与利益实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樊凡;;试析消极自由观所面临的问题[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5 徐程洪;论法治的道德基础[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6 黄和节;;时评复兴的动因及发展走向[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章迪薇;;生活世界视域中的成人教育探索[J];成人教育;2009年06期
8 成海鹰;;文学世界中的道德冲突[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成海鹰;;文学的伦理与伦理的文学[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程关松;;论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兵;;传统道德在现实中为什么难以落到实处?[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一)[C];2007年
2 陈庆超;;德性式微论[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三)[C];2007年
3 田兴国;;水浒忠┕壅逡閇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艾新波;成效导向系统工程方法与应用初探[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2 安世遨;大学生对话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路晨;学前自然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彭立静;知识产权伦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成海鹰;文学欣赏伦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胡yN峗;西方德性伦理传统批判[D];中南大学;2008年
7 韩小荣;管理公正论[D];苏州大学;2009年
8 王明洲;新生命教育的哲学思考[D];苏州大学;2007年
9 徐国超;审美教育的生态之维[D];苏州大学;2009年
10 李清臣;基于专业发展的教师精神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曦;关于见危不助的法理学分析[D];湘潭大学;2009年
2 徐雪平;借助语文教学活动提升高中生幸福感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邱永;论中学幸福教育的实现[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卓文玲;当代中国高校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探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5 王颖慧;新时期道德榜样的理性解读与建构[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6 彭红科;走向理解的道德教育[D];广州大学;2008年
7 周丽英;孔子“忠恕”之道的现代反思[D];华侨大学;2008年
8 桑志坚;杜威教育哲学的人生视野及其启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9 解艳红;“新课改”的哲学思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10 马红斐;家庭教育应有的哲学理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刊名题字[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2 ;教育[J];中国教师;2004年10期
3 月光 ,小龙;在爷爷面前[J];辅导员;2004年Z1期
4 杨一铭;最好的和最坏的父母之言[J];教育文汇;2004年03期
5 胡平;最好的教育[J];青少年科学探索;2004年08期
6 邵杰;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J];青少年科学探索;2004年08期
7 黄周会;以教育促就业 以教育保发展[J];甘肃教育;2005年03期
8 ;关于教育[J];小学生时空;2005年04期
9 吴勇;让教育成为“自然之舞”[J];中国教师;2005年05期
10 田野;;教育孩子十件事[J];食品与健康;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小礼;;为着科学 为着教育 为着和平[A];宗师巨匠 表率楷模——纪念周培源文集[C];2002年
2 田清福;马兴杰;;试论在廉政建设中如何抓好“三讲”教育[A];实践 理论 创新[C];2001年
3 梁见飞;;办适应乡村生活需要的教育[A];科教兴村实践与探索——山西省农村教育改革百校评析[C];1997年
4 ;兴乡富民 重在教育[A];科教兴乡之路——山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探索[C];2000年
5 李龙;凌一琦;;论法学素质教育[A];法学教育:比较与省思——现代法学教育论坛文集[C];2001年
6 李建林;王绍军;;试论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梁见飞;;办适应乡村生活需要的教育[A];学陶师陶 贵在实践——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二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6年
8 王莲花;杨萱;;谈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9 邓和平;;WTO:给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其应对[A];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10 齐延平;刘军;;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A];法学教育:比较与省思——现代法学教育论坛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商务部研究院亚非研究部 袁波;呈现完整的东盟共同体全景[N];国际商报;2009年
2 仲崇山;江苏社区医药服务共同体成立[N];新华日报;2009年
3 本报评论员 吴铭;拉美共同体的自主征途[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4 王恒志;江苏 成立社区医药服务共同体[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5 记者 郝亚琳;乌云其木格会见加勒比共同体秘书长[N];人民日报;2008年
6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 季卫东;商业、艺术与知识共同体[N];法制日报;2008年
7 通讯员 郭世桥 何大俊;南漳城乡党组织“互动共同体”[N];湖北日报;2010年
8 程应海;江西五措施推广信用共同体贷款[N];中国企业报;2007年
9 肖四如;重视信用共同体的发展[N];中华合作时报;2007年
10 记者 段彬邋通讯员 李惠斌 赵刚宪;商州农村党支部成为农民“致富共同体”[N];陕西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么加利;走向复杂:教育视角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胜利;教育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3 何小忠;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教育[D];苏州大学;2005年
4 孔祥田;经验、民主与生活[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5 蔡苔芬;教育与温馨家庭的营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赵会可;共和国教育财政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纯阳;贫困地区农户的人力资本投资:对湖南西部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曹永国;自然与自由[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叶晓川;清代科举法律文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彩云;克伯屈与近现代中国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鲁川;论共同伦理教育[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肖宝华;论高等法学教育中的法律语言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4 唐国华;电影课促进幼儿园环境教育成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伊焱;教育的实然发展与应然追求[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6 杨彦;新《纲要》背景下幼儿教师教育的变革与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彭茂红;隐喻与教育[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董国旺;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军事法制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9 李本友;由近代上海看“海派教育”的特色及其形成[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李燕;共生教育:现代教育的向度调适[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4604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460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