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与青少年自尊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01-24 21:14

  本文关键词: 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对他民族的态度 自尊 少数民族 美国青少年 影响因素 心理幸福感 自我概念 群体认同 出处:《社会心理科学》2008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自尊被普遍认为是青少年的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已有研究发现它与心理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并与沮丧和绝望呈显著的负相关。就是由于自尊的心理上的重要性,所以有大量的研究来探讨它的影响因素。大多数对自尊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个体的能力和人际问的经历来作为自尊主要成分。尽管自尊的个人资源明显是很重要的,但是这样的关注忽略了自尊的群体成员方面的影响。本文就是探讨群体认同,尤其是考察民族认同和更广层面的国家认同.对少数民族青少年自尊的预测。
[Abstract]:Self-esteem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adolescents, which has been found to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depression and despair, because of the psychological importance of self-esteem. So there is a lot of research to explor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it. Most studies on self-esteem focus on individual ability and interpersonal experience as the main components of self-esteem, although self-esteem 's personal resources are obviously important. Of. However, this concern ignores the influence of the group members of self-estee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group identity, especially the national identity and the broader national identity, and forecasts the self-esteem of minority adolescents.
【作者单位】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自尊被普遍认为是青少年的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已有研究发现它与心理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并与沮丧和绝望呈显著的负相关。就是由于自尊的重要性,所以有大量的研究来探讨它的影响因素。但大多数对自尊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品质,以及人生奋斗目标的认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予阳;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动机及学习策略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1期

2 罗明亮;论家庭因素对一体化大专成就动机的影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肖鸣政;能绩人才观的人力资源开发学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肖鸣政;;党政领导人才评价标准问题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郑宁;从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看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6 曾耀农;论审美心理过程及其特点[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7 张楚廷;全面发展实质即个性发展——重温马克思全面发展学说的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8 庞丽娟,胡娟;论社会化及其现代教育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张建勇;;大学生心态的研究进展[J];毕节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宋凯;国内外球迷现象研究(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洁麟;;心理语言学与“传”务求通新解——对电视“说”新闻的心理语言学解读[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陈汉民;;中学生发展性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志伟;面向用户意图的智能人机交互[D];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2001年

2 陶云;不同年级学生阅读有或无配图课文的眼动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3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陈少华;不同认知任务中人格特质对信息加工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6 郭裕建;语感及其心理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慧琳;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影响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实证与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8 马蕾;企业组织惯域理论研究与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9 尹立;精神分析与佛学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10 敖小兰;中国局处级干部领导能力及有关特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颖慧;中学生物观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实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何静;青少年人格教育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陈立;皮亚杰、维果茨基对建构学习观的贡献[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王峻;初中学生场认知方式特点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5 曲霞;小学作文创造性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向玉贞;合作道德教育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韦晓;汉语“人格”与“性格”的内隐概念及其心理结构的本土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黄卓瑶;初中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实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英成;足球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探讨和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徐仕敏;社会信息能力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差威汶·巴蜀莫;猜瓦·萨塔阿南;艾石;;泰国民族紧张关系受到控制下的错杂景况[J];世界民族;1987年04期

2 R·D·阿尔巴;季昂;;欧洲裔美国人民族性之“黄昏时刻”[J];世界民族;1987年04期

3 刘付靖;;秦汉社会的民族认同情感试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4 塞赖莎·米尔福德;杨国标;;帝国主义与萨摩亚人的民族认同[J];世界民族;1989年04期

5 陈连开;民族研究新发展的良好开端——1990年民族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纪闻与体会[J];西北民族研究;1990年02期

6 高华;薛翔;;民族认同的错位:“台独”谬论剖析[J];江苏社会科学;1990年04期

7 熊锡元;社会主义与民族意识[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8 王建民;民族认同浅议[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9 罗伯特·C·德卢西亚;约瑟夫·巴尔金;彭清洲;沈桂萍;;第二代和第三代意裔美国警官的民族认同:其存在与意义[J];世界民族;1991年01期

10 武内房司;清代布依族吸收它族文化的过程与民族认同意识[J];贵州民族研究;199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福泉;;论东巴教对纳西族社会的影响[A];民族学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2 谢国兴;;历史记忆与国家认同:1949年前后的台湾士绅经验[A];划时代的历史转折——“1949年的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3 杨侯第;;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与中国社会转型[A];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2000年中期会议论文集[C];2000年

4 沙培德;;中国保守主义思想根源中的立宪主义与儒家思想——外来政治模式与民族认同相关之研究[A];近代中国与世界——第二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0年

5 森纪子;;中国的近代化与孔教运动——孔教运动再思[A];近代中国与世界——第二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0年

6 何颖;;中国共产党的人权理论与实践[A];旗帜 方向 使命——青海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谢扬;;加入WTO与中国农村发展[A];WTO与我国农业系列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黄向春;;“闽越”概念与福建地域文化研究[A];闽越文化研究——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章开沅;;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综合述评[A];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2001年

10 许小青;;1903年前后新式知识分子的主权意识与民族国家认同[A];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费斯克(威斯康辛大学传播系教授);要全球,还要地方[N];信息时报;2000年

2 常宗贤;国企股份制改造探索[N];中国贸易报;2001年

3 陈霜叶;主动误取还是被动接受[N];科学时报;2001年

4 彭维学;“一国两制”缘何获台湾民众青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5 奂平清;民族社会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N];社会科学报;2001年

6 曹卫东;资本主义制度危机与世界的未来[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郭建(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2000级硕士研究生);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民族意识探析[N];中国民族报;2002年

8 严昌洪;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昌举行[N];光明日报;2002年

9 新华社记者 廖翊;“教育文化领域的‘台独’改造将贻害无穷”[N];人民日报;2002年

10 记者司久岳;强烈谴责李登辉“台独”谬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文勇;论欧洲融合[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李东铁;文化全球化与民族国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3 李明明;欧洲联盟的集体认同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戴晓东;加拿大: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安全[D];复旦大学;2004年

5 郭艳;全球化语境下的国家认同[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6 胡云生;河南回族社会历史变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涂涛;汉字字源语境多媒体再现之教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秦喜清;1920年代:民族认同与中国早期电影的确立[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9 邱显平;当代民族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来金;全球化视野下的民族文化[D];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学清;巴勒斯坦民族主义运动的形成及巴勒斯坦民族认同的演变[D];西北大学;2001年

2 沈冲;跨文化交际中的过分适应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3 王亚鹏;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疏离感[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赵学琳;全球化视野中的文化互动与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战略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喇维新;西北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心理健康与高教管理策略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曹艳;试析民族分裂主义运动的动员[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3年

7 欧阳沁莹;试论美国进口影片对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其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雄鹰;回族青少年宗教价值观社会化的质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何池友;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大众文化的审美前瞻[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宁;海上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制度之归责原则的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本文编号:14610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4610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1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