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术”与顺“势”:论教学理论的应用观
本文关键词: 教学理论 教学实践 用“术” 顺“势”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1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就教学理论的应用观来说,用"术"注重教学理论运用技巧、方法,讲求目的达成的效率;顺"势"依循的是教学的本性,讲求过程的自然而然,前者为末,后者为本。用"术"需要顺"势"之顺应本性的导引,而顺"势"离不开用"术"之积极态势的支持,故此,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契合过程中,用"术"与顺"势"乃本末共生、辩证统一的。
[Abstract]:As far as the application view of teaching theory is concerned, using "techniqu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efficiency of th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theory, methods and aim; The following "potential" follows the nature of teaching, the natural process of stress, the former for the end, the latter for this. Using "skill" needs to follow the "potentia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ature of guidance.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conformity between teaching theory and teaching practice, the use of "skill" and "power" are symbiosis and dialectical unity.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基金】:2005年度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实践问题的理论研究”(DHA050116) 江苏省教育厅2005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课程’改善:批判与反思”(05SJB880021)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关系”发端于哲学所论的“理论与实践关系”,途经“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并由其进一步具体化而来。在教学领域中,我们在信念上从坚信“理论指导实践”,渐至理论与实践“统一论”、“分离论”、“中介论”三分天下的多元理解,更有对“理论指导实践”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安全;;论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不确定性[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8期
2 李卫华;;论李煜词中的无奈情绪及其文化意义[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吉益民;;三音节手机颜色词面面观[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5期
4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5 邬志辉;教育的内在失衡与重建——人之和谐发展视角的审视[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乐军;远程教育网上教学质量监控信息模型的系统化构建[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06期
7 岳欣云;;复杂思维视野下的课堂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8 乐军;;对教育信息化本质的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9 谈利兵;;论“生命教育观”视域中的课堂教学[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年04期
10 马九福;环境伦理困境的和谐解读[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唐安奎;;寻求合法性:高校趋同的动力机制——再论高校恰当定位为何这么难[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2 张本祥;;关于不可计算问题——从汶川大地震的预报问题谈起[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黔敏;德育学科课程:从理念到运行[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戴庆康;权利秩序的伦理正当性[D];东南大学;2005年
3 王澍;寻求恰当的知识论立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万海;重返德性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丽;追寻学习的生存论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徽;教学机智:成就智慧型课堂的即兴品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妍;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苏鸿;迈向意义的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邓永芳;文化现代性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10 冯青来;文化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丽杰;论爱的教育的价值追求[D];西南大学;2008年
2 王艳红;初中生为什么对政治课不感兴趣?[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桂香;教育符号化的困顿及其超越[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袁莉;“人文”视野下的教师角色转换[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5 范何勇;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新方向[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鲍聪;共生性师生关系——对师生关系的一种阐述[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7 薄存旭;我国公立中学内部权力分配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8 苏堪宇;生本课程探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9 范敏;教师个体教育观念的叙事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10 樊立辉;论教育学视域中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D];河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启花;;中学古典小说教学实践现状研究[J];吉林教育;2010年01期
2 邱柏生;;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综合教学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01期
3 庞慧;彭如宽;蓝慧琴;;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高教论坛;2010年01期
4 陈宁宁;;刍议现代教学模式[J];吉林教育;2010年04期
5 陈学会;;浅谈案例教学法[J];林区教学;2010年01期
6 杨永宁;;感悟教学艺术[J];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06期
7 徐海民;;试谈课程改革对于历史教师素质的要求[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年02期
8 封淑革;;新课标下物理教学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3期
9 李斌;;止鼻血方法的再一次完善[J];体育教学;2010年02期
10 陶昌宏;;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物理教学的基本特征”之三[J];物理教学;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松琦;;语言与和声交融的教学实践及其他[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杜晓十;;在理论与实践间徘徊——三十年来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和声教学述评[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王文;;“和声分析”教学思考——以舒曼钢琴作品为例[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廖彦;;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基础和声》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徐文正;;关于在高师开设《多声部音乐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设想[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孙博;;简析专业课复调教学与共同课复调教学[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印真;;关于复调共同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思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吕军辉;;国内七本复调教材的教学体会[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周鸣鸣;;《化学美育》课程建构的创新与教学实践[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10 李兆辉;张大伟;马文英;;在原电池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聂耳小学获教育部“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奖[N];玉溪日报;2011年
2 英山县教育局 姜文格;有效教研:提高教育质量的捷径[N];黄冈日报;2011年
3 任时文 王建臣;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形成系统任职培训模式[N];解放军报;2011年
4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穷达;家畜寄生虫病教学改革新思路[N];西藏日报(汉);2011年
5 本报记者 王磊 实习生 潘懿敏;骂声,为何成了新的春晚文化现象[N];文汇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阿天梅;倾心育桃李 议政献良策[N];柴达木日报;2011年
7 解放区教育局 尚长海;新课标数学教学的几点启示[N];焦作日报;2011年
8 王永保 泽州县周村中学教师;培养问题意识 推进主体教学[N];太行日报;2011年
9 正阳二中 贺春阳;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N];中国信息报;2011年
10 黄梅县教研室 王定成;课例研究:教学实践行动研究的重要抓手[N];黄冈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进红;语文阅读教学审美体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周珂;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吴涛;变构学习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闫艳;课堂教学目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囡;活动教学中的活动方式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王爱菊;走向主体间性的生存——教学冲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德林;教学个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贾丹;反思法视角下的口译课堂教学教师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赵风云;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张俊英;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行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佳;高教改革背景下高师数学专业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D];长春师范学院;2010年
2 张海义;基于Web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李献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张瑞瑞;天才少年 师中楷模[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5 孟瑞娟;更具吸引力的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茜;大学英语精读课“语时句境”教学模式探索[D];西南大学;2010年
7 张旭玲;提高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杨瑾;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任务型教学”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吴智娟;大学英语专业口语愉快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丁顺宏;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78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478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