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特海的摄入理论与教育哲学
本文关键词: 怀特海 摄入理论 教育 出处:《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怀特海的摄入理论属于机体哲学,是怀特海宇宙论中最为核心的一部分。他对摄入理论的阐释并将它引入教育学理论中,能引发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和学习过程的理性思考,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Abstract]:Whitehead's ingestion theory belongs to the body philosophy and is the core part of Whitehead's cosmology. He explains the ingestion theory and introduces it into the pedagogy theory. It can lead educators to think rationally about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learning, and get many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from it.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0-02
【正文快照】: 一、怀特海摄入理论与教育的类比怀特海认为,宇宙万物都以某种方式相关。摄入揭示的是现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摄入可以是物理的,也可是概念的。物理的摄入是那些其材料包括了现实际遇的摄入,概念的摄入则是那些材料包括了永恒客体的领悟。在两种情况中,一种摄入就是把客观的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富斌;怀特海过程哲学思想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2 张建鲲,张广君;论走向生成性的教学——从教学实体论到教学关系论[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3 张广君;张建鲲;徐文彬;;教学生活:建构有灵魂的科学世界[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4 张香兰;;过程哲学的视角:教育理论缘何脱离教育实践[J];教育导刊;2006年10期
5 吴维宁;;过程性评价的理念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06期
6 张思洁;余斌;;翻译的哲学过程论[J];外语学刊;2007年03期
7 王中江;自然秩序与人间共同体生活理想——张岱年先生的“天人”会通思想[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吴维宁;过程性评价的理念与方法[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16期
9 桑国元;;对中国现代教育的理性思考——怀特海过程教育哲学的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11期
10 邵子华;;写作动力溯源及其教学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世雁;;现代生态学的后现代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小林;民事诉讼公开法理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2 黄晓学;从“惑”到“识”[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苏鸿;迈向意义的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翠荣;反思与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杜建国;语言、意向与存在[D];山西大学;2007年
6 郑海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7 何善亮;有效教学批判[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双溪;范式转换研究[D];华侨大学;2005年
2 汪小刚;基于“过程理论”的课程理解及其教学设计[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邱德明;论怀特海的“现实体”[D];黑龙江大学;2007年
4 孙业伟;人的存在和谐的哲学解读[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邹小燕;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高淮微;教育网络游戏的设计及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钟传优;当代科学与宗教融合论述评[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江波;经济演化及其突现机理初探[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宝福;怀特海事件理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郑晨;怀特海过程哲学中的新形而上学[D];山西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瑜;赵鹤龄;;“误置具体性谬误”与课程变革——基于过程哲学的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9期
2 靳玉乐;王洪席;;基于过程哲学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22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明;;怀特海与教育:实践和思想[A];2002年全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学;容中逵;;论教育目的的生成性——基于杜威与怀特海的比较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多哥·古德金(Doug Goodkin)著 刘沛 摘译;新千年的奥尔夫音乐教育[N];音乐周报;2002年
2 ;过程教育哲学:超越知识,拥有智慧[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顾雪林;心理学实验背后的教育真相[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中学教育与“大学精神”[N];河北日报;2003年
5 陈瑜;生命教育:按摩心灵的手[N];解放日报;2003年
6 楚渔;改造传统思维模式是我国教育的大事[N];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香兰;从实体到过程:现代教育的思维转向[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卢建筠;教育思维方式转向之透视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金永得;探索作为整体的教学艺术[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安桂清;整体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晓洁;基于怀特海摄入理论的课堂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王文;怀特海教育思想述评[D];汕头大学;2008年
3 吴柳烨;怀特海教育哲学思想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周应中;怀特海自由教育思想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5 邱阳;怀特海教育哲学对网络课程设计的启示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银飞;论过程哲学视野中的教学研究范式[D];西南大学;2006年
7 李春迪;过程哲学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8 赵书超;朱熹课程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白洁;“生成”与“转化”的教育[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803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480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