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女大学生孤独感特点及其与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 贫困女大学生 孤独感 人格 社会支持 出处:《中国特殊教育》2008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采用UCLA孤独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281名贫困女大学生和145名非贫困女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贫困女大学生的孤独感与非贫困女大学生无显著差异。(2)理科贫困女生的孤独感高于文科贫困女生,年级差异不显著。(3)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内外向、掩饰性显著负相关,与精神质、神经质显著正相关。(4)回归分析显示,神经质能正向预测孤独感,主观支持、内外向、客观支持能负向预测孤独感。
[Abstract]:Using UCLA Lonely scale,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Chinese version EPQ-RSCN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 was used to measure 281 poor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and 145 non-poor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Poor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feel lonely and non-poor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feel lone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students. (2) the sense of loneliness of poor female students in scienc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oor female students in liberal arts. Grad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3) loneliness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cial support, introversion and extroversion,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sychoticism and neuroticism.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neuroticism could positively predict loneliness, subjective support, introversion and extroversion. Objective support can predict loneliness negatively.
【作者单位】: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06q103。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骆光林,阮俊华,楼成礼,方志伟,,祝国群;大学生孤独心理的调查与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999年03期
2 钱铭怡,武国城,朱荣春,张莘;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的修订[J];心理学报;2000年03期
3 李彩娜;邹泓;;青少年孤独感的特点及其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陈琴;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8期
5 邓丽芳;徐慊;郑日昌;;大学生气质类型、父母教养方式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登峰,崔红;中西方人格结构的理论和实证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安芹;中国文化下外向性的基本内涵与量表的编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4 尤瑾;郭永玉;;大学生人格、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1期
5 敖小兰,石竹屏;心理学中人格评估法综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刘芳娥;王安辉;刘利兵;杨业兵;;某军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及人格的关系[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13期
7 李永鑫;李艺敏;时金献;;护士工作倦怠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8 宋春花;李进峰;李永鑫;冯丽云;;郑州市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5期
9 周财亮;朱伟;苏东梅;;企业员工工作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6期
10 朱伟;王治明;王绵珍;兰亚佳;吴思英;;护士工作倦怠及其影响因素评价[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登峰;崔红;朱荣春;;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测量的是什么[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陈华;;从心理测量角度看画家梵·高[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萍;孙宏伟;庄娜;;哮喘患者的述情障碍及相关因素研究[A];中华医学会首届国际行为医学学术大会暨第九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寸晓刚;中国人职业个性测量工具(CVPS)的建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2 敖小兰;中国局处级干部领导能力及有关特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皮永华;组织公正与组织公民行为、组织报复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邱林;人格特质影响情感幸福感的机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朱伟;医务人员工作倦怠与职业紧张的关系及其对职业生命质量影响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田录梅;自尊的认知加工偏好及其对情感反应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玉萍;城乡不同地区高中生人格、防御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邱林;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及其与大三人格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袁素瑛;中专生推理能力、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霞;成就目标定向、成就动机、自我监控策略与绩效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杨梅菊;农村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其人格的相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6 丁爱芝;福建省卫校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状况调查与教育途径[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艺敏;河南省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8 尹海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9 王峧;单亲家庭幼儿的社会支持系统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孙远;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的应激障碍及应对策略[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晓东,廖湘蓉,邓治文;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2 朱昌明,杨昌芬,马渝根,刘协和,何廷尉,杨珉;艾森克个性问卷(幼年)成都地区试用报告[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983年02期
3 骆光林,阮俊华,楼成礼,方志伟,祝国群;大学生孤独心理的调查与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999年03期
4 孟晋;533名大学生孤独感状况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2期
5 佟月华;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4年04期
6 周晖,钮丽丽,邹泓;中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1期
7 王振宏;初中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3期
8 周宗奎,赵冬梅,陈晶,蒋京川,Rachel Hundley孟菲斯大学心理系;童年中期儿童社交地位、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4期
9 邓丽芳;徐慊;郑日昌;;大学生气质类型、父母教养方式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3期
10 李董平;余苗梓;王才康;谢晰君;周柳梅;朱训明;;青少年自我表露和自我隐瞒的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杨杨;;《心是孤独的猎手》的象征意义[J];青年科学;2010年01期
2 陈福侠;张福娟;;工读学校学生同伴依恋、自我概念与孤独感的特点及其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1期
3 刘艳;邹泓;蒋索;;青少年与同伴的自我表露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0年01期
4 刘兟斐;王兆良;李文兵;周超;齐海静;胡典;;流动儿童自我效能感与领悟社会支持及孤独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2期
5 张平;郭梅英;任丽敏;;大学新生孤独感与人际关系自我和谐及疲劳感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2期
6 王希华;周华发;;老年人生活质量、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现状及相互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05期
7 张艳;;现代人的孤独与矛盾——论弗洛斯特诗歌中石头的意象[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王鑫;;荒诞的世界与孤独的自我——从存在主义美学视野解读契诃夫的《第六病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7期
9 杜成君;;由《野草》看鲁迅的现代主义文学阐释[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10 王秀娟;;试析郁达夫小说的忧郁沉沦精神特质[J];南方论刊;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郁;崔s
本文编号:15036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503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