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事件对震后中学生心理应激状况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 生活变动事件 自然灾害 应激 心理学 学生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心理应激状况 创伤后应激障碍 心理应激反应 学习压力 自评量表 出处:《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生活事件对震后中学生心理应激反应状况的影响,为开展震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对震区41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PTSD症状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生活事件与PTSD症状反应总分有显著相关;生活事件对PTSD总分及各维度的影响显著,解释了PTSD总分变异的16%,再体验变异的12%,逃避及麻木变异的11%,过度警觉变异的14%。结论生活事件会影响震后中学生心理应激状况的反应。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life events on psychological stress respons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fter the earthquake. Methods the adolescent life events scale (ASLEC) and the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scale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the earthquake area.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413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ith PTSD syndrome in the earthquake area. There are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life events and the total score of symptom and response of PTSD, and the influence of life events on the total score of PTSD and its dimens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score variation of PTSD is 16%, the reexperience of variation is 12%, the escape and numbness of variation is 11%, and the level of excessive vigilance is 14%. Conclusion Life events may affect the respons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 psychological stress after the earthquake.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基金】:青少年灾后心理危机评估研究(编号:SWXLX08016)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月娟,阎克乐,王进礼;生活事件、负性自动思维及应对方式影响大学生抑郁的路径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1期
2 周末;巢传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生活事件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海芹;师范院校特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袁枫;;青年人压力管理之探析[J];北方经济;2006年18期
3 孙璞;殷恒婵;林小群;;运动与非运动群体大学生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4 沈德立,马惠霞;论心理健康素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4期
5 张恩泰;韩丕国;谢忠明;;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康静梅;于冬;暴占光;;心理问题的形成机理及社会文化在其中的作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师晓宁,刘晓虹,徐燕,李川云;军校医学生日常困扰的评定与分析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22期
8 陈晓云;刑讯逼供行为心理分析[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2年06期
9 豆宏健;环境应激及其应对[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曾尔亢,梁渊,王红,吴植恩;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田中初;当代中国灾难新闻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张纪梅;七情学说的历史与心理学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3 董惠娟;地震灾害与心理伤害的相关性及其心理救助措施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4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杨会芹;中国湖南省城乡高中生抑郁易感因素及预测模型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张静平;护士工作应激源量表的编制及常模的建立[D];中南大学;2006年
7 陈志霞;知识员工组织支持感对工作绩效和离职倾向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卫华;反省与心理健康之关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高钰琳;南方战区特殊环境下战士心理健康教育诊断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3 朱炜良;警察职业应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闫志英;高中生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邹正华;篮球运动过程中心理应激对不同特质焦虑运动员免疫功能的影响[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6 朱鸿武;心理行为训练对潜艇艇员应激水平和SARS治疗一线医护人员心理素质的影响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7 孙远;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的应激障碍及应对策略[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封文波;应激对抗方法对A、B型行为方式大学生心率、血压、手指温度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袁立壮;预知及腹式呼吸对应激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取芝;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干预策略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极盛,丁新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2 杜召云,仲伟法,祖久胜;济宁医学院学生精神抑郁症现状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0年05期
3 黄希庭,余华,郑涌,杨家忠,王卫红;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1期
4 李金钊;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心理压力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4期
5 周敏娟,姚立旗,江力勤,王力健,姚瑶,王韵芬;110例离异家庭初中生心理卫生及适应状况的对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年04期
6 王玲,陈怡华;师范院校学生抑郁与社会支持度的关系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年02期
7 钟霞,姜乾金,吴志霞,钱丽菊;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压力反应对医务人员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05期
8 梁宝勇,郭倩玉,郭良才,杜桂芝,刘畅;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Ⅱ-应付方式的评定、分类与估价[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年04期
9 钞秋玲,汪萍,何宁;完全与离异家庭中子女自我概念的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年02期
10 王玲,郑雪,赵玲;珠江三角洲地区离异家庭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谭静;高中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奎;试论饲养方式对草原畜牧业的影响和饲养方式的改革[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2 孔庆亮 ,聂德仁;如何看待“包产到户”[J];齐鲁学刊;1980年04期
3 蒋学模;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J];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01期
4 许耀钧;有关积累的几个理论问题[J];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06期
5 林祥金;谈我国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的原因及恢复的途径[J];甘肃社会科学;1980年04期
6 王仁康;宋嘉yP二年“雄州北界幽州地大震”考释——兼谈有关北京的一次古地震[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7 高明阁;;《聊斋诗集》所反映的作者的思想与生活[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
8 ;切实抓好农民技术教育这件大事[J];人民教育;1980年02期
9 董光祖;;东非马萨伊人[J];世界民族;1980年02期
10 赵义斌;;用经济手段管理牧场[J];青海社会科学;198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发旺;王贵玲;侯新伟;;矿业开发对地质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调控[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2 李志强;聂高众;李亦纲;;基于B/S结构的自然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研究[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3 杨学祥;陈殿友;宋秀环;;地球流体运移动力与自然灾害[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朱士光;;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演化特点与可持续发展对策[A];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5 耿庆国;徐道一;;黄河水害——中华民族千年之交的一桩心腹大患[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6 杨智娴;;减轻21世纪的地震灾害[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1999年
7 邱芹;;成也朱红灯,败也朱红灯——评朱红灯与平原义和团运动[A];义和团平原起义10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8 凌文;黄梯云;胡运权;;价格系统尖点突变预测模型[A];企业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9 金磊;;论中国安全减灾保险机制研究与系统化管理[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10 王金桃;王浣尘;;危机管理决策的RPD—PP模型[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秀丽;北京将统合社会应急指挥系统[N];北京日报;2004年
2 张贺年;火箭农场 红色果业好红火[N];兵团日报(汉);2004年
3 张雯;今年全球保险损失420亿美元[N];中国保险报;2004年
4 颜清 本报记者 仝春建;保险损失大小业界意见不一[N];中国保险报;2004年
5 李光亮;有预案还要有预警[N];中国气象报;2004年
6 廖永红;捐赠业务税前扣除要点[N];中国税务报;2004年
7 郑年孝;小傅;增强抗击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4年
8 修伟;农业保险期待东山再起[N];大连日报;2004年
9 黄英君;菲律宾示范亚洲农业险体系[N];国际金融报;2004年
10 记者 张颖;见证2004全球保险业[N];国际金融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敏;自然环境变迁与北魏的兴衰[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2 吴海燕;魏晋南北朝乡村社会及其变迁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3 王吉恒;国有农场农业风险管理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4 王亚利;魏晋南北朝灾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李军;灾害危机与唐代政治[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6 吴燕清;地下电磁波探测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7 李亚光;周代荒政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张崇旺;明清时期自然灾害与江淮地区社会经济的互动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9 李天庚;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10 周上游;农业生态安全与评估体系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兴民;个体面对灾害行为反应的心理基础及教育对策[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红英;晚清直隶灾荒及减灾措施的探讨[D];河北大学;2000年
3 张功;二十一世纪海洋倾废国际立法趋势及我国对策[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4 张文华;汉代自然灾害的初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慰卿;唐代关中地区的水、旱灾害与水资源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6 冯圣兵;陕甘宁边区灾荒研究(1937—1947)[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丁春文;秦汉自然灾害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8 张科;巨灾风险的证券化与证券的设计[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9 李贤林;基于GIS技术的云南省道路灾害防治信息系统[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10 蒋勇军;基于GIS的重庆市自然灾害综合区划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5267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526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