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角下的教师自我效能感认识研究
本文关键词: 教师自我效能感 学习者 教学文化 相互关联 体系 认识 研究者 心理学视角 课堂实践 国内研究 出处:《教学与管理》2008年3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一、引论从心理学上来说,自我效能感被认为是信仰的一部分。个体关于一个特定范围或主题的自我效能感不仅仅是相互关联的,而且也与他个人自我效能感体系的其他更多的重要方面有联系。定义和评估自我效能
[Abstract]:First, the introduction is that, psychologically, self-efficacy is considered a part of faith. The individual's sense of self-efficacy about a particular scope or subject is not just interrelated. It is also linked to other important aspects of his personal self-efficacy system. Defining and evaluating self-efficacy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江苏大学外语学院;
【分类号】:G4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春燕;;浅谈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2 贺峥嵘;;浅谈教育游戏及其作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2期
3 李宏升;;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在信息类课程中的实施及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4 程航;;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知识建构特征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1年14期
5 卢素侠;;教师教育的实践态势透视[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孙传远;;远程教育:情感交互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张春波;;试谈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不足[J];吉林教育;2011年20期
8 白成杰;曹娟;;e-Learning环境中学习者认知负荷的测量[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9 唐丽萍;;运用表现性评价促进学习迁移[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唐丽萍;;运用表现性评价,促进学习迁移[J];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解迎刚;王志良;;学习者情绪空间定义及应用[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于战科;陈姝;张文;;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要点分析[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杨建华;;墨子的学习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高茅;杨亚萍;彭涛;;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合作式教学模式的探索[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赵翠霞;张彤;;多媒体教学界面中帮助方式对学习绩效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田旭东;孔凡清;刘明芝;贾怀峰;;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 促进开放教育的发展——远程开放教育中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与实践[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郭磊;贾春杰;;网络环境下学习者信息超载和迷航的化解[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高应学;;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模式的转变[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李勇;王洪;;游戏化学习社区的交互设计[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10 肖前瑛;;学习策略及其训练[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曦 实习生 宣心骋;立足学习者全面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1年
2 ;跨越新高度 开启新的教育30年[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常生龙;给教育找一个方向[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朱立祥;这节课体现了有效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宜兴市和桥高级中学 孙勤东;够得着与跳起来够得着[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6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基础部 琚泽钦;运用CAI的科技魅力 展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N];中国电脑教育报;2010年
7 浙江省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林静;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上[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周炎根 储争流;如何培养一个高效学习者[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方国才;关于学习型学校的理性思考[N];光明日报;2005年
10 项国雄 王佑美;交互媒体与交互模式[N];计算机世界;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妍;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仕品;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的学生模型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郑太年;学校学习中知识意义的缺失与回复[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孟庆军;网络学习代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瑛霞;分布式虚拟训练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田爱奎;支持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教学游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夏天;研究性学习支持系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郭晓明;课程知识与个体精神自由[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胡泽民;“学习用户”理念下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运行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5年
10 李召存;课程知识的意义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鹏;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2 王颖;基于学习者情感模型的任务驱动教学研究与实践[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3 陈静;M-Learning内容设计及评估标准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4 陈攀峰;E-learning中学习者个性特征模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黄卓芬;网络学习者学习风格特征及其个性化网络课程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娜;网络课程中学习过程评价的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玲玲;电子双板环境下基于Clicker的课堂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红磊;基于社会性标签的相似学习伙伴推荐系统设计与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艳茹;基于网络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10 刘朝霞;图形组织器促进学习维度和理性思维发展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26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526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