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农村人口流动条件下的教育供给模式

发布时间:2018-02-24 15:03

  本文关键词: 农村人口流动 教育供给 博弈 教育券 供给模式 教育资源 农村义务教育 信息成本 流动性 选择学校 出处:《开放导报》2008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农民工流动引发当前流动人口条件下的农村教育供给问题。农村义务教育的免费提供,不能解决农村中择校问题,以及农村教育承担比城市教育高的机会成本与高风险问题。本文认为教育供给的形式应该是流动性好的货币近似物,即教育供给以教育券的形式发放给学生,这能使教育资源产权得到充分鉴定。教育券的终身制与实名制设计保障学生自主选择学校与接受教育时间,使教育资源通过竞争得到优化配置。
[Abstract]:The flow of migrant workers leads to the supply of rural education under the current conditions of floating population. The free provision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cannot solve the problem of choosing schools in rural areas. And the problem that rural education bears higher opportunity cost and higher risk than urban education.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form of education supply should be a monetary approximation of good mobility, that is, education supply should be issued to students in the form of education vouchers. This can fully identify the property rights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e lifetime system and real name system design of education voucher guarantee students to choose their own school and education time, so that educational resources can be optimized through competition.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商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项目08SJD7900049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5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宇航;政府规模优化的经济学分析[J];商业研究;2004年21期

2 王金安;加入WTO与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制度优势分析[J];商业研究;2005年14期

3 黄宗捷,蔡久忠;关于气象服务产品消费问题的讨论[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4 贾先文;;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筹资困境与成本分担机制构建[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李生祥;对不恰当理解最优商品税理论的一点纠正[J];财经研究;2005年02期

6 朱海伦;使用外来民工企业的负外部性分析及对策[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王春雷;政府支出政策与税收政策的经济效应比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8 李黎;谁为公园付费?——从公共物品理论看公园的供给和收费[J];当代财经;2003年11期

9 李文宏;;银行业税制结构与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J];当代财经;2006年05期

10 龙新民;江庆;;论公共产品概念的现实意义[J];当代财经;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一涛;;教育与公共产品——对一种错误观点的澄清[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周晓红;;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中的政府职能转变——一个公共经济学的视角[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吴向阳;;影响气象服务提供模式的因素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象经济论坛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家存;走向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雷晓康;公共物品提供模式的理论分析[D];西北大学;2003年

3 王宇;我国中央与地方间财政关系变迁研究——一个基于集权与分权矛盾的分析[D];西北大学;2003年

4 王廷惠;微观规制理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丽娅;关于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领域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6 黄剑雄;财税政策与城市反贫困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7 翟静丽;个人教育选择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松青;我国所得税的效应分析与制度设计[D];厦门大学;2003年

9 李文星;地方政府间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周金玲;义务教育及其财政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慧勇;税负转嫁与归宿问题探析[D];厦门大学;2001年

2 陈其勇;我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余继华;WTO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D];郑州大学;2002年

4 高文燕;论世界贸易组织与全球公共产品[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5 彭小燕;论我国现阶段的税收效率[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6 杨钰;政府失灵:一种社会需求与政府供给关系的视角[D];苏州大学;2003年

7 王素霞;农村卫生服务筹资政策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8 熊艳;城市经营中政府行为及规范[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志琳;我国地方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江华锋;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A.亚拉洛夫 ,文华;当前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若干特点[J];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06期

2 徐松荣;;略论近代时期山西农村的人口变动[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3 吴怀连;八十年代农民离土浪潮——10省(区)23县(市)农村调查[J];人口学刊;1989年05期

4 刘芹茂;汗青;袁持平;;西方教育经济学理论评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5 郑年春;;关于教育供求平衡的若干问题的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6 李慷;农村人口流动与社区中心镇发展[J];人口与经济;1990年06期

7 徐天琪,叶振东;试论农村人口流动的生育效应[J];中国人口科学;1990年06期

8 袁持平;;教育供给失度的原因及出路[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9 张纯元;农村人口流动与经济收入的增长[J];中国人口科学;1991年05期

10 吴超林;论教育市场及其效率[J];教育与经济;199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刘朝臣;朱礼龙;鲍步云;;创新农村职业教育供给模式——兼论农民就业导向机制的构建[A];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新思路新模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马永霞;;多元主体利益冲突的高等教育供求结构失衡[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姜大源;;关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理论思考[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马永霞;;主体利益冲突下高等教育供求失衡的危机[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吴宏超;;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困境与出路[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吴开俊;;高校学费依据教育培养成本收取的悖论[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琦;花钱买教育 值不值?[N];福建工商时报;2000年

2 潘海平;重视发展小城镇[N];河南日报;2000年

3 华泰证券综研所 任飞;利用资本市场推进江苏教育产业化[N];江苏经济报;2000年

4 徐增阳;农村人口流动对村民自治的负面影响[N];中国社会报;2000年

5 王先庆;垄断妨碍教育业成长[N];财经时报;2001年

6 刘社建 李振明;扩大教育消费与优化劳动力市场[N];光明日报;2001年

7 黄新茂;构建多渠道办学新格局[N];光明日报;2001年

8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罗海藩;依托小城镇 实现新发展[N];湖南经济报;2001年

9 记者 张茂武 通讯员 杨波;必须开放教育市场[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杜金凤;人力资本投资歧视阻碍经济发展[N];中国信息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永霞;高等教育供求主体利益冲突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赵全军;中国农村义务教育供给制度研究(1978-2005)[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运立;我国经济增长与教育[D];郑州大学;2000年

2 金鸽;高等教育多元化投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3 夏志强;论高等教育产业化[D];四川大学;2003年

4 周平;政府教育投资规模决定的理论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崔民初;我国现阶段教育供求矛盾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义程;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体制改革的方向选择——新公共管理的视角[D];苏州大学;2003年

7 张丽;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D];西北大学;2004年

8 郭强;中国高等教育消费的经济分析及国际比较[D];西北大学;2004年

9 徐琼;从教育供求的市场均衡到社会均衡[D];武汉大学;2004年

10 熊巍;高级中等教育供求矛盾及其解决方法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30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530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8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