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政府提高教师质量措施评析
本文选题:布什政府 切入点:高质量教师 出处:《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根据大量美国政府文献对布什政府在21世纪初以来实施NCLB法案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做了初步介绍,并重点对布什政府为提高教师质量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分类和分析,提炼出布什政府在制订政策、指导研究和财政支持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其积极作用,最后在总结各种反对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布什政府所实施的NCLB法案并不一定能有效促进教师质量的提高的看法。
[Abstract]:According to a large number of American government documents, 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introduction to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in implementing the NCLB Ac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21th century, and focuses o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measures taken by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Distilling a series of measures taken by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in formulating policies, directing research and financial support, and their positive role.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all kinds of dissenting opinions,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NCLB bill carried out by Bush administration may not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quality effectively.
【作者单位】: 吉首大学;
【分类号】:G5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剑平;;评析NCLB法案的得失[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年09期
2 蒋衡;布什政府为施行教育改革计划推出《新学期指南》[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1年06期
3 ;言论[J];课堂内外(高中版);2003年11期
4 艾草;;制裁伊朗后布什尴尬两难[J];新世纪周刊;2007年28期
5 张国庆;;布什留下什么遗产[J];幸福(悦读);2009年02期
6 金敏;;白宫的斯芬克斯[J];观察与思考;2004年08期
7 颜剑英;;布什政府发动战争的原因探析[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骆莉;陈晓莹;;试析布什政府对伊斯兰世界文化外交的影响及其局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罗剑平;;评析《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的得失[J];世界教育信息;2008年08期
10 骆正林;;伊拉克战争中布什政府的形象传播与危机修复[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伯明;;布什政府国际贸易政策探析[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黄兆银;;布什政府多轨并进的贸易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李舒;;卡特里娜飓风后布什形象修护言论策略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4 张建清;沈铭辉;;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战略性出口贸易政策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下的中美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林玲;李江冰;;布什政府的贸易促进权之争[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张彬;左晖;;布什施政效果与美国大选[A];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余建军;;冷战后的美国和亚太多边安全——从老布什政府到小布什政府[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8 张彬;左晖;;美国新能源政策及其影响[A];“美国经济中长期趋势及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宋玉华;胡培战;江乾坤;;美国联邦巨额财政赤字与相机抉择性财政政策研究[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潘锐;;互利共赢: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与中美关系[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戎;步履维艰的美印核合作[N];光明日报;2007年
2 杨晴川;伊战,美国之伤[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3 特约观察员 陶中华;美国为何要削减核武库?[N];科技日报;2008年
4 本报特约记者 陈之罡;美再度施压中国 要求提供更多知识产权保护信息[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5 本报特约记者 冯郁青;让美国力戒“外国石油瘾” 布什鼓吹能源替代战略[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6 张进;美增兵伊拉克两面观[N];工人日报;2006年
7 陶立生;算算美军的伊战经济账[N];解放军报;2007年
8 李学军;总是强烈反对,美国与伊拉克分歧日多[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9 余阳;布什政府如何打造新美军[N];解放军报;2001年
10 记者 班玮;民调显示:美民众对美军伤亡“反应迟钝”[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联合;美国新保守主义及其对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4年
2 谭笑;“遏制”战略再审视:从卡特到布什—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研究(1977.1-1991.12)[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文选才;乔治·W·布什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改革模式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4 刘宗义;解析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的决策[D];外交学院;2007年
5 卢祖送;九十年代美国对华政策辩论[D];复旦大学;2005年
6 张金翠;从维护“人权”到防止“威胁”[D];复旦大学;2007年
7 沈本秋;美国的香港政策:决策的视角(1989-2007)[D];复旦大学;2008年
8 詹德斌;后冷战时代美国对朝政策的演变[D];复旦大学;2005年
9 潘亚玲;“9·11”后的美国爱国主义与对外政策[D];复旦大学;2007年
10 林奋之;布什主义初探[D];暨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炜;传统基金会及其对布什政府对华政策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2 董力;布什政府时期美欧安全关系的变化[D];外交学院;2005年
3 张平;论布什政府反恐战略的困境[D];外交学院;2006年
4 门雄甲;乔治·布什政府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研究(1989—1993)[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小宝;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NCLB)的实施过程探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奕;美国公众舆论对布什政府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决策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4年
7 张建辉;1991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古冬梅;美国教育政策解读[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丁洁;9.11前后布什政府对华政策的调整——外交政策的认知分析[D];外交学院;2004年
10 田娟;G·W·布什政府公共外交政策探析[D];新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782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578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