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本文选题:当代青少年 切入点:价值观教育的困境 出处:《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要素,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观念指导行动,有正确的价值观才会有正确的人生道路。我国现在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人的改变,人的现代化,青少年是祖国建设的生力军,因而重中之重是青少年的现代化。青少年在这种新与旧的观念冲突中,其价值观出现了错位,本文就青少年这个特殊群体,分析其价值观的困境,并提出了笔者的解决对策。
[Abstract]:Values are the core element of culture and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individual socialization. The change of human beings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process of people's change in the process of guiding the actions of the concept and having the right values to have the correct way of life. In our country, we are now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is process is the change of human beings.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human beings, the young people are the new for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therland, so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young people. In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new and the old concepts, the values of the young people have been misplaced.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youth as a special group.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lemma of its values, and puts forward the author's countermeasures.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兰亚春;转型期青少年社会化困境的研究[J];经济纵横;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家成;学校教育是一个利益场——“利益”视角下的学校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郭志新;马兴亚;;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解析与教育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1期
4 迟成勇;杨湘红;;大众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宣兆凯;;“与公众对话”:公众认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调查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赵发荣;糜红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倾向分析及对策研究[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侯文宜;李志斌;;生命之思与艺术之境——宗白华、方东美生命美学观比较[J];才智;2010年08期
8 徐祯;周鸣鸣;;中国高校师生审美价值观与闲暇价值观比较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1期
9 迟成勇;杨湘红;;论大众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年01期
10 丁月华;;中国公民审美心理倾向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国公民审美心理倾向调查报告[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吕厚超;严洁;;职业价值观的心理维度与问卷编制[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赵鹏;焦信敏;;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视角[A];福建省高校辅导员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8年
3 姚喜双;郭龙生;;媒体及媒体语言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朱鹏飞;;梁启超对柏格森“绵延——直觉”说的接受与发展[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5 南静;;浅析媒体娱乐化风潮对青少年的影响[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吴先伍;现代性的追求与批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靳方华;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7 周丽昀;科学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比较研究——兼议从表象科学观到实践科学观[D];复旦大学;2004年
8 姜宇辉;审美经验与身体意象[D];复旦大学;2004年
9 白新欢;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哲学阐释[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刘孝廷;未来的哲学研究——未来形而上学导论[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卓;影像的生命——德勒兹电影事件美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伟;转型期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周强智;校园暴力视野下的校园警务[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首婧;黑龙江当代人文精神与价值观教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陈晨;当代女大学生生活价值观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陈才;当代青少年道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刘曼曼;多元价值观背景下高校师范生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欧阳万如;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袁勤;90后高中生人生价值观形成问题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10 甘桔;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男;;当代青少年挫折教育的分析和对策[J];大家;2011年14期
2 何小桃;;革命传统教育丢不得[J];湖南教育(上);2011年07期
3 靳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J];世纪桥;2011年15期
4 王学红;;亲子快乐交往:“代沟”问题的正视与应对[J];大众心理学;2007年07期
5 翟裴玲;;揭开性的神秘面纱[J];青苹果;2002年Z1期
6 许静;;做个“酷”家长[J];大众心理学;2003年08期
7 薛亚萍;;当代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和指导策略[J];教育探索;2011年08期
8 顾艳永;;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新挑战与对策[J];文理导航(中旬);2011年07期
9 刘海波;;烈士陵园建设与教育文化的结合[J];技术与市场;2011年08期
10 春天里;;家庭教育要避免“伪沟通”[J];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欧;;当代青少年理想发展特点探析[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信倍;田嘉薇;;儒家义利观的时代意义与当代青少年的义利观教育[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三卷)[C];1994年
3 佘双好;李顺彦;;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思想观念发展的基本特点和总体趋势[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4 张良才;;礼教传统与当代青少年的礼仪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王志学;;宝鸡历史文化名人与当代青少年人文精神的培养[A];“宝鸡历史文化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刘士明;;好意象成长观[A];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7 黄洪基;金大陆;;从“传媒倾向”、“城市地标”到“有我的利他观”——对话青少年道德教育[A];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8 杨树桃;;发挥课本插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9 陈学明;;试论青少年德育中的主体性缺失[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10 龚为纲;谭林丽;;一个对比的视角:当代青少年价值观念变化的追踪研究——荣辱观教育背景下的青少年价值观变化[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郝卫江;当代青少年陷入两难选择[N];中国妇女报;2002年
2 马志华;当代青少年应具备的品德素质[N];兵团日报(汉);2004年
3 张小燕;我省评选首届“阳光少年”[N];厦门日报;2008年
4 娟子;跳出我天地[N];大众科技报;2004年
5 北京市八一中学 张丽丽;一边长大,一边寻找自己的位置[N];中国教育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马静瑶;伤害成为青少年死亡主要原因[N];四川科技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张晓燕;英雄背影是我们前进的路标[N];宝鸡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郑晓强 林世雄;将目光投向国计民生[N];福建日报;2009年
9 辽宁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一切为了下一代[N];辽宁日报;2009年
10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陆士桢;在青少年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方法思考[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玲宁;媒介暴力对青少年影响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马文国;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武术教育与学校武术[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创;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教育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陈茉;当代青少年生命价值观的问题分析与教育引导[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其其格;当代青少年公益行为影响因素之定量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4 范湘娟;当代青少年消费道德及其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曾庆丹;当代青少年感恩教育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何欢;互动德育模式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王健;当代青少年审美活动的身体化倾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宋伟;儒家德育思想对当代青少年德育工作的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翠薇;当代青少年的金钱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徐明玉;蒙学诗歌读本《唐诗三百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501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650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