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史的想象力——读《跨国学术网络》有感
本文选题:教育史学 切入点:想象力 出处:《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2期
【摘要】:正某部著作若被归类到教育史名下,大家通常的期待可能不外乎是对于各级各类学校历史的整理和总结。英法德三国教授合编之《跨国学术网络》(Transna- tional Intellectual Networks)尽管有数篇文章从题目来看算是与教育史直接相关,比如说学校教育(schooling)、学生流动(student flow/mobility)和大学,其他十余篇作品在条块分割的学术圈内似乎更以学术史和科学史为主旨,因为讨论的内容多为不同时空背景之下学术活动在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与本土化(indigeniza- tion)二重性诉求之下的复杂生态。与"教育"并无直接关系。或许是出于对自己
[Abstract]:If a book is classified under the name of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The usual expectation may be to sort out and summarize the history of all kinds of schools at all levels. Transna- tional Intellectual Network, co-edited by professors from Britain, France and Germany) although several articles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For example, school education, student mobility and student mobility) and universities, more than a dozen other works seem to focus on academic and scientific history in a fragmented academic circle. Because most of the content of the discussion is the complex ecology of academic activities in different time and space backgrounds under the dual demand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It has no direct relation with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方文;社会心理学的演化:一种学科制度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2 方文;学科制度精英、符号霸权和社会遗忘——社会心理学主流历史话语的建构和再生产[J];社会学研究;2002年05期
3 陈洪捷;;论高深知识与高等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庆富,李艳翎,杨维琴;体育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路径及态势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苏庆富,杨维琴;我国体育社会心理学学科研究及其发展态势[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关爱和;经济全球化视野下的大学学科制度创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乐国安;对中国社会心理学学科制度建设的思考[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李春萍;分工视角中的学术职业[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6 杜林致,乐国安;中国社会心理学发展问题的反思及其出路[J];江海学刊;2004年02期
7 侯猛;;分支学科制度建设与中国宪法学发展[J];江海学刊;2006年03期
8 王建华;学科、学科制度、学科建制与学科建设[J];江苏高教;2003年03期
9 宋伟;;存在与本质:研究型大学中的学术权力[J];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10 陈悦;;学术职业的解读——哲学王的理想与现实[J];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春萍;;学者·知识分子·知识工作者[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学东;近代科学学科规训制度的生成与演化[D];山西大学;2004年
2 庞青山;大学学科结构与学科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万力维;控制与分等:权力视角下的大学学科制度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赵俊芳;论大学学术权力[D];吉林大学;2006年
5 翟亚军;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刘丽群;论知识准入课程中的国家介入[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郭丽君;学术职业视野中的大学教师聘任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左兵;西部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制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张闯;渠道依赖、权力结构与策略:社会网络视角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10 王玲;博弈视野下的课程政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徐晨;流行语与社会文化心理嬗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杲;中美大学教师聘用制度的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曙光;同乡交往的社会表征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4 唐林伟;职业教育学科论初探[D];天津工程师范学院;2007年
5 宋伟;论组织环境视阈下的大学组织变革[D];河南大学;2007年
6 张玲;技术的符号意义及对社会心理的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洪捷;论寂寞与学术工作[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方文;社会心理学百年进程[J];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范 ,张公武;谈美育对智育的促进作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6期
2 孙显元;注意培养思考力[J];安徽教育;1980年06期
3 黄明皖;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4 ;教育家、科学家谈能力发展[J];江西教育;1980年01期
5 任愫;诗人的修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6 杨景奇;高等师范院校应充分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7 程合印;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6期
8 郭绍虞;《金瓯缺》序言[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9 M.卡冈 ,由之;再论科学和艺术的相互关系[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6期
10 桦山}一 ,范作申;忘记了乌托邦的社会主义[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其孝;;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进一步繁荣我国的数学事业[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徐湖平;;序[A];六朝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蒋有祯;;开发智力是数学教学的关键[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4 章灵深;;发展创造教育 培养新型人才[A];学陶师陶 贵在实践——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二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6年
5 王兆文;;运用幻灯教学的几点体会[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6 王文英;张卿华;冯成志;施琴芬;周成军;张斌涛;;江苏儿童青少年一般能力(智力)发展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7 如茵;林洪桐;;林洪桐点评青年演员[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上)——第七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9年
8 戴冠青;;世纪之交:电子文化的美学冲击与文学的美学地位[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陈毓中;;简论取景——兼谈摄影造型的非构图性[A];过程论与新闻摄影——1988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88年
10 彻尔巴茨基;虞愚;;真实与知识[A];因明论文集[C];198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杰;中国作家听懂大江健三郎了吗?[N];北京日报;2000年
2 傅文;漂浮治疗带给人身心健康[N];中国妇女报;2000年
3 宜昌市伍家区实验小学 胡书琴;挖掘教材中创造性因素[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蒋坚;中国电影缺的是数字化么[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王ul(广东省东莞市沙田镇东方明珠学校);多媒体教学热的冷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广东肇庆市第十五小学 凌琳;从古诗文中感悟灵性[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世基投资 黄永东;1980点是道坎[N];重庆商报;2000年
8 克关;纳米 石油 光谷[N];重庆商报;2000年
9 钟启;创造市场[N];中国企业报;2000年
10 石太印;给居室一点软装饰[N];中国水利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林德全;论教育叙事[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郭强;知识与行动:一种结构性关联[D];上海大学;2005年
3 李自芬;小说身体:中国现代性体验的特殊视角[D];四川大学;2005年
4 时宏宇;宗白华艺术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董立河;历史与想象[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蓝星;个体艺术智能的发生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7 崔巍;先验哲学中的想象力学说[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艳鸿;美国教育史学流派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2 衡桂珍;论《马桥词典》的语言之维[D];安徽大学;2004年
3 王照岩;[D];浙江大学;2004年
4 王彦;空间塑造与素质培养[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5 王圣;康德论美的普遍性[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任晓娜;我国国际贸易中应用电子商务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7 梁运佳;幼儿心理素质基本成分与发展特点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佟健;存在焦虑与自我救赎[D];吉林大学;2005年
9 李琳;梦幻与抗争[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曹金合;喧嚣与沉默的精灵[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684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668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