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梁启超与福泽谕吉:中日教育近代化的启明星

发布时间:2018-04-15 21:46

  本文选题:梁启超 + 福泽谕吉 ; 参考:《滨州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摘要】:梁启超和福泽谕吉都来自封建旧营垒,又都受现代西方文明的洗礼,他们极具启蒙主义特征的教育思想形成于中日两国近代化的转型时期。梁启超深受福泽谕吉的影响,把塑造体验人格、享有人权的"新民"作为教育救国的出发点;福泽谕吉视发展智慧为日本文明开化的当务之急,将实学作为振兴日本的工具。
[Abstract]:Liang Qichao and FukuzawaYukichi both came from the old feudal camp and were baptized by modern western civilization. Their educational though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lightenment was formed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a and Japan.Deeply influenced by FukuzawaYukichi, Liang Qichao regards the "new people", who shape the experience personality and enjoy human rights,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education and national salvation; FukuzawaYukichi regards development wisdom as the urgent task of Japanese civilization and civilization, and regards practical learning as a tool to invigorate Japan.
【作者单位】: 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分类号】:G5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郑浩澜;福泽谕吉与梁启超国民思想之比较[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2 班玮;梁启超的日本观[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井建斌;福泽谕吉与梁启超的启蒙思想再比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九如;福泽谕吉的欧美之行述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2 赵炎才;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基本特征刍议[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3 李乐;王韬与福泽谕吉舆论思想之比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张希林,张希政;恢复重建京师大学堂的张百熙[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5 孙希磊;张伯苓教育思想初探[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6 朱秋德;;百年中学文学教育历程的回顾与反思[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彭平一;张百熙与晚清教育改革[J];船山学刊;2002年01期

8 陈秀武;近代日本知识分子人格刍议[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徐曼;梁启超与西方伦理学[J];道德与文明;2003年04期

10 寇冬泉;;生活育德是中国传统德性培育基本范式的回归与超越[J];道德与文明;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苏中立;;执西用中·尚实达用·世运转变——严复经世致用思想的独特性[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2 夏晓明;;试论李大钊的史学观[A];李大钊研究论文集[C];1999年

3 徐晓望;;妈祖信仰及其文化精神[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伦信;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吴先伍;现代性的追求与批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彦荣;中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文化路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周霞;中国近代佛教史学探研(1900—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赵鲁平;解读上海外语教育:历史与文化语境的嬗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胡志坚;自我统摄下的心理与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徐庆利;功利主义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D];吉林大学;2005年

10 于立深;公法哲学意义上的契约论[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芳;戴季陶的日本观[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2 彭江;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历程中的科学与人文之争[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金连;晚清新式军事教育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钟令彩;齐鲁大学与近代山东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崔跃峰;西学东渐与中国高等教育中近代学科的设立[D];河南大学;2002年

6 杨红娟;中西方文化与管理比较分析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7 郭书愚;清末四川存古学堂述略[D];四川大学;2002年

8 吴静;民国时期学位制度探析[D];浙江大学;2002年

9 刘学琴;清末留学政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宋U,

本文编号:17559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7559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0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