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对话——新型师生关系的真谛

发布时间:2018-04-24 06:18

  本文选题:传统师生关系 + 新型师生关系 ; 参考:《教学与管理》2008年06期


【摘要】:正一、传统师生关系解构1.传统师生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形态(1)传统师生关系的理论走向在教学理论层面上,19世纪初,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主张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传授知识。在师生关系中重视教师的绝对权威,强调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支配作用,学生沦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家,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师生观。
[Abstract]:First, the traditional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s deconstructed 1. The theoretical trend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traditional school of education, represented by Herbart, advocated "teachers as the center" to impart knowledge to student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we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absolute authority of teachers, emphasize that teachers play a dominant role in teaching, and students become a container of passive acceptance of knowledge. At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Dewey is a progressive educator represented by Dewe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view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centered on children.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5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洪月;;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2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3 阮李全;;论法学实务课堂对行政法教学的影响——“双师互动式教学法”的实践与延伸[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4 卢帮明;《汽轮机设备与系统》教改的探讨[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5 张立新;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推进创新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赵含韫;社会互动视野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李国庆;;从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到品格教育——美国道德教育理论的演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李海艳;;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10 周艳;李新;;教学病理学视角下对“对话教学”实践的审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绍明;;教育学的话语分析转向[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2 龙佳解;蒋晓东;欧庭高;;论杜威的科学划界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3 单中惠;;赵祥麟与外国教育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4 王明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界对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王春燕;;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幼儿园课程——以陈鹤琴为代表的幼儿园课程变革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6 郭红;;沈百英与设计教学法中国化的探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7 褚洪启;;杜威的教育目的浅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方晓东;;试论杜威的儿童发展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李森;;西方关于人的学说与教学动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覃壮才;;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思想演变模式的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颖;网络英语学习生态系统中的教师作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传友;北京奥运会社会价值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中黎;中国百年日札写作教育与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二玲;图画故事书翻译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吴迪;试论情境型试卷——高考语文试卷的实用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玲丽;上海体育学院专项俱乐部开展现状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宋志杰;上海市小学3-5年级体育教育健康促进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践[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海涛;浅谈影视资源与文综合科目的课程整合[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丹璐;中学德育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张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衡论[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钟启泉;;社会建构主义:在对话与合作中学习[J];上海教育;2001年07期

2 和学新;教学活动的主体性诠释[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凤飞;由传统师生关系到现代师生关系的转型——高校新型师生关系初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于淑娟;张培强;;浅议变传统师生关系为新型师生关系[J];科技信息;2008年32期

3 赵娟;谈素质教育下的新型师生关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张媛媛;;论师生关系[J];考试周刊;2007年38期

5 雷维运;;从伦理角度看文化反哺对传统师生关系的解构与重构[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06期

6 甘波;;试论新型师生关系的现代建构[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7 姚灶华;;解读学生 走进心灵——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实践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年10期

8 蔡忠仁;;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初探[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年01期

9 王颠来;;和谐师生关系对思想品德课堂的促进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27期

10 罗新莉;;新课改形势下历史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尝试[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建兰;;构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创新体系[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杨光;;致词——在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3次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3 ;“八五”期间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总结[A];深化企业改革和治理通货膨胀研究[C];1995年

4 康渝生;;新时期党建学说的理论与实践——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A];时代·创新·先锋队——黑龙江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1年

5 胡增祥;;我国适用国际海事条约的理论与实践[A];中国航海学会2002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专刊[C];2002年

6 吴新叶;金家厚;;社区治理:对“社区失灵”的理论与实践的思考[A];组织与体制:上海社区发展理论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2年

7 谭炳炎;;二十世纪中国铁路沿线泥石流防治理论与实践[A];中国铁道工程地质世纪成就论文集[C];2005年

8 王家喜;;科学发展观与高分子化学教学改革初探[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9 金福兴;;慢性软组织损伤环链理论与实践[A];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微创针刀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9年

10 卫兴华;;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八次会议开幕词[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天津市东丽区正心小学 路学正;美术新课程标准下的师生关系[N];美术报;2006年

2 武进;村民自治的理论与实践[N];光明日报;2001年

3 记者 肖秀玲;中国检验检疫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荆州召开[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0年

4 平学;理论与实践的沟通[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广安市政协副主席 何群;加强政协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的思考[N];四川政协报;2004年

6 高鹏;《公司理财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7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苏大附中校长 高万祥;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文化[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刘言;探讨国家信息化理论与实践[N];科技日报;2007年

9 王明毅;首届国家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研究高层论坛将举行[N];中国石油报;2007年

1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赵曼;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又一力作[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琰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邵晓枫;百年来中国师生关系思想史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郑继江;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情结探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庆文;“三从一大”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5 胡新智;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郭永玉;超个人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

7 赵希宏;党内民主建设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8 朱旭东;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前期欧美国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历史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5年

9 林莉;中国高校贷款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10 张晓第;环境效率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周爱;初中科学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高秀君;退耕还林(草)的理论与实践[D];甘肃农业大学;2007年

3 杨红玲;邓颖超妇女解放思想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4 石丽;地域文化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寻求与表达[D];长安大学;2008年

5 崔学荣;音乐教育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6 金伟民;美术与科学综合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郭蔚云;高中历史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崔垎蕾;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曹大赞;对话理论与语文阅读教学[D];苏州大学;2007年

10 李炳斋;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95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795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9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