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之耻为先——论广西未成年人的耻感教育
本文选题:耻感教育 + 未成年人 ; 参考:《学术论坛》2008年02期
【摘要】:重视耻感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现代德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耻感教育,对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于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论述耻感教育的内涵、德育功能和对未成年人进行耻感教育的基础上,提出要结合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广西未成年人的成长实际,积极开拓和创新耻感教育的内容、路径与方法,提高耻感教育的实效。
[Abstract]:To attach importance to sham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education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moral education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shame sense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 of minors and to build a prosperous civilization and harmonious new Guangxi. On the basis of discussing the connotation of shame education, the fun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and the shame education for minor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content of shame education should be actively developed and innovated in the light of the actu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Guangxi and the growth of minors in Guangxi. Path and method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shame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基金】:广西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招标课题《加强和改进广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AAA-0407) 桂林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招标课题《加强和改进桂林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效性研究》(2006007)成果之一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秦永芳;;高校隐性德育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树发;;和谐思维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建设哲学[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S1期
2 王椿元;;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制度构建[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10期
3 黄智尾;;和谐社会视野下中国政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杨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05期
5 陈立林;;利益关系的协调与整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课题[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12期
6 中国税务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课题组;;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税收政策取向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17期
7 陈胜国;;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稳定[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刘景泉;徐中;;中国共产党执政方略的历史实践及启示[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李淑华;谢忠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正视西方意识形态对我们党思想文化的影响[J];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02期
10 姜朝晖;;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正义原则[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何忠国;以和谐看待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2 刘渝梅;东亚地区合作与中国的软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郭乃硕;中国共产党治国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曾宇辉;自由的意蕴及其当代价值[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5 高英彤;和谐世界理念下中国共产党对外战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马武刚;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传海;中国社会主义路径走向的民族文化解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黄斌;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当代阐释与中国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丽娜;素质教育条件下的隐性德育课程开发[D];广州大学;2007年
2 吴春生;转型期中国社会冲突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映楠;论邓小平的民本主义哲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吕静波;和谐教育的构建及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颜廷海;邓小平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之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6 陈勇;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蔡江帆;试论宗教道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8 蒋光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公务员思想道德建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姬君彩;论现代生态思维视域下的和谐社会建构[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10 贾丽敏;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军新;;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制度性障碍及对策[J];教育革新;2009年02期
2 ;李长春在中央文明委全体会议上强调 加强领导 求真务实 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J];江西教育;2004年04期
3 胡金凤 ,吕同舟 ,刘季子 ,魏曼华 ,温愉新;德育,怎样才有效?[J];时事报告;2004年05期
4 毛裕介;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注重发挥未成年人的主体作用[J];上海教育;2004年Z2期
5 ;关于举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知识竞赛的通知[J];中华家教;2004年10期
6 祁永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学校教育中的重中之重[J];青海师专学报;2005年S1期
7 张新君;;当前未成年人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陈琼;;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24期
9 张鸣;;低端教育不应是“失败者的教育”[J];教师博览;2007年10期
10 张莉丽;;对未成年人优化德育教育的九种方法[J];新课程(教师版);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甘大勇;;加强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建设,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A];贯彻“十七大”精神,,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广西首届校园文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俞国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邹婵;;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A];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徐定斌;许学武;赵群;;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洪山区关于未成年人德育工作调研报告[A];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孙卫贵;;“三结合”教育之首要任务谈[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6 明兰;;让家庭和学校培育养成教育之花[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7 卢胜堂;张汝兰;;走进学生心灵做他们的同路人——高中生心理亚健康原因分析及对策[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8 郭黎岩;王元;;传统性道德观对现代未成年人性道德心理发展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唐滨梅;;深化区域传统美德教育研究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文集(第七卷)[C];2004年
10 张云香;;努力建构“三结合”德育创新教育机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毕馨月;为未成年人打造优质成长环境[N];长春日报;2009年
2 张海岩;探索未成年人教育新路子[N];九江日报;2010年
3 储北平 韩冬明;潜山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N];安庆日报;2007年
4 记者 张莉莉;今年将为未成年人办10件实事[N];辽宁日报;2007年
5 日报通讯员 吴永华;侗乡未成年人教育谱新篇[N];柳州日报;2009年
6 宜宣;我市为未成年人撑起健康成长蓝天[N];宜兴日报;2010年
7 王龙玉;关心未成年人成长[N];金华日报;2007年
8 朱小兵;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N];台州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郭军邋通讯员 王鹏;倾心育花蕾 花开争艳丽[N];酒泉日报;2007年
10 方娟;我市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N];巢湖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薛忠祥;当代中国教育的应有价值取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吴晓蓉;仪式中的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媛媛;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未成年人家庭道德教育[D];苏州大学;2009年
2 管吉明;社会转型期未成年人品德行为偏差的成因及其矫正[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宏杰;论未成年人道德思维的培育[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4 范战江;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示范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许慧;河南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教育对策[D];郑州大学;2005年
6 魏会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特殊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7 周文学;未成年人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8 高亚杰;孝之德育[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琦;黑龙江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年
10 王晓青;网络背景下未成年人德育的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961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796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