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农村留守小学生生活质量的个人家庭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24 19:02

  本文选题:生活质量量表 + 家庭特征 ; 参考:《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10期


【摘要】:目的探索农村地区留守小学生生活质量的个人与家庭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抽取河南省农村地区留守小学生419名,抽取非留守小学生410名作为对照,运用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和自制的儿童、家庭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对2组小学生进行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农村留守小学生的性别、年龄、外伤经历、家庭经济水平、学习成绩、健康状况、父母关心学习、与父母交流频率及沟通状况9个变量入选,除前3者外均为保护因素;与留守小学生相比,非留守小学生与父母交流频率及沟通状况2个变量未入选,但父母文化程度与自感压力3个变量入选方程。结论相对非留守小学生,与父母交流频率及沟通状况更影响留守小学生的生活质量。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ersonal and family related factors of quality of life of left-behind pupils in rural area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ormulating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Methods A multi-stage stratified sampling was used to select 419 left-behind pupils in rural areas of Henan Province and 410 non-left-behind pupils as control. The questionnaire was conducted by using the quality of Life scale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nd the self-made questionnaire for children and families.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quality of life in two groups of pupils. Results gender, age, traumatic experience, family economic level, academic achievement, health status, parents care about learning, frequency of communication with parents and communication status of 9 variables were selected, except the first 3 factors were protective factors. Compared with the left-behind pupils, the two variables of communication frequency and communication status between the non-left-behind pupils and their parents were not selected, but the parents' education level and the self-sensing pressure were selected by three variables.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non-left-behind pupils, the frequency of communication with their parents and the communication status have more influence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left-behind pupils.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护理学院公共卫生教研室;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
【分类号】:B8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克;论对偶婚制母系家庭演变期的家庭特征——对泸沽湖蒙古族家庭的抽样分析[J];人口学刊;1989年04期

2 王颖;;中国社会知识女性的家庭特征[J];民主与科学;1990年03期

3 朱国宏;中国和印度人口控制成效差异的文化解释[J];人口学刊;1993年05期

4 郝玉章,风笑天;城市中学独生子女家庭特征的调查分析[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8年03期

5 关念红,易欢琼,唐济湘,张晋碚,王相兰;广州地区高校离退休老人家庭特征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8年03期

6 韩世红,李树茁;个人与家庭因素对中国儿童生存性别差异的影响研究[J];人口与经济;1999年02期

7 李学斌!江苏;学术良心今安在?[J];社会;1999年05期

8 衣明纪,魏书珍,张永红,周晓彬;家庭精神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J];中华儿科杂志;1999年03期

9 关念红,张晋碚,唐济湘,易欢琼,刘金来;部分高校离退休老人家庭特征与幸福度的相关性[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10 J.P鲁宾逊.S比安奇,楚军红;儿童的时间安排[J];市场与人口分析;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徐晓云;黄蕾;郑洁皎;;脑梗死患者康复期认知改变与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2 丁士军;陈玉萍;陈风波;;农户非农活动及其收入影响因素分析——以江汉平原农户为例[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杨晓莉;邹泓;李一茗;;初中生不同亲子信任类型的家庭特征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毛俊青;;贫困家庭的精神恢复力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于洪彦;刘艳彬;Alvin C.Burns;Ann Veeck;;基于家庭就餐行为探索中国都市家庭特征——针对长春市年轻、富裕家庭的探索性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大均;王磊;;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摘要)[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孔德荣;;学业不良儿童的家庭心理环境因素[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冯旭;任苒;;0-3岁婴幼儿感冒不合理用药需方影响因素分析[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冯黎;关俊霞;丁士军;;浅析湖北省农户种植业技术需求的优先序[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桂英;矫正学习不良儿童的孤独感[N];甘肃日报;2004年

2 马艳红;运用循证医学方法促进中医药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刘嵩;理财规划=鸡肋?[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4 记者 史晓菲;二○二五年我国富裕家庭将达一千三百万个[N];消费日报;2006年

5 月涵;母亲接触杀虫剂后代儿童期白血病危险增加[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6年

6 邱莉莉;京城百户贫困家庭再就业[N];北京日报;2007年

7 福建省财政厅 邓连生;新《通则》为非公企业提供制度参照[N];中国财经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董柏生邋本报通讯员 秦凌峰;撑起温馨的伞[N];焦作日报;2007年

9 王军;成功俘获会员的忠诚度[N];医药经济报;2007年

10 希捷;夜间血透改善生活质量不优于传统血透[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Kamitewoko Edwige;发展中国家的妇女劳动供给的决定因素:中国和刚果的案例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金晶瑜;我国东西部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李聿;我国贫困地区劳动力劳动时间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3 王磊;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朱艳;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产业化组织的农户生产行为研究:以浙江省为例[D];浙江大学;2005年

5 刘燕;现当代美国“家庭学校”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立红;戒毒者复吸的主要因素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姜珊珊;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柳岳;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和收入水平的住宅顾客价值构成[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978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7978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8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