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教育本质之个人与社会两重奏:杜威的解读

发布时间:2018-05-05 16:39

  本文选题:教育本质 + 教育价值判断 ; 参考:《江苏高教》2008年03期



[Abstract]:......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晶晶;;关于人文视域中教育本质的思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张永伟;李广道;;杨贤江的教育哲学思想[J];华章;2011年15期

3 张正江;;教育即游戏[J];教育导刊;2011年06期

4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初探——从教育本质谈起[J];上海教育科研;1997年08期

5 张晖;;复杂视野下的教育本质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梅汝莉;从“择校生”说起──对义务教育本质特征和规范化的思考[J];中小学管理;1995年11期

7 薛嘉旭;;由一个案例引发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1年Z3期

8 董耀棠;;探究自主教育途径 推进素质教育发展[J];上海教育科研;1997年12期

9 曹寄奴;;教育优先发展的理论之源及其价值诠释[J];理论月刊;2011年07期

10 刘寒雁;;“三生教育”价值本质探析[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1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宏图;;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2 赵存生;;关于素质教育的几点理论思考[A];人学与现代化(三)——北京市人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张宏图;;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钱民辉;;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三次浪潮及未来走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郭法琦;;古代西方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产生和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董宝良;;雷沛鸿的教育本质论及其思想渊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程红艳;;杜威与苏霍姆林斯基论教育环境思想的比较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王晓漫;;毛泽东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而作[A];《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C];2003年

9 郑尚武;;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基本观念的系统分析[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10 郑尚武;;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基本观念的系统分析[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叶延武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第二外国语学校;教育就是追求幸福的体验[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时晓玲;建设和谐校园需要行动者[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专家眼中的“三生教育”[N];中国教师报;2011年

4 ;教育:本质应该是什么[N];中国社会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姜泓冰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朱之鑫 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杨雄;让教育回归“育人”的原点[N];人民日报;2010年

6 鲁兴树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局;是优胜劣汰,还是扶弱共进?[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旅顺口区教育局 郭春霞;怎样才是一个好教师[N];大连日报;2008年

8 记者 王韶韵 通讯员 李宇聪;让优质师资成为最大优势资源[N];嘉兴日报;2009年

9 张以瑾;阅读让教育“闹中趋静”[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阎宏伟 山东省肥城师范学校副校长;应试教育严重扭曲教育本质[N];中国改革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正善;教育智慧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罗利群;人神交往中的教育[D];西南大学;2011年

3 沈岚霞;20世纪上半叶美国对华教育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冯旭洋;论教育“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贵礼;论当代教师思维方式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马治国;网络教育本质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娜仁高娃;向“场”而生[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战胜;赫尔曼·基泽克政治教育思想研究(1960-2000)[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9 蒋园园;复杂理论视阈下的教育政策执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会贵;基础教育名师职业幸福的文化场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德yN;论教育本质的三种哲学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小敏;教育境界论[D];湖南大学;2008年

3 张路东;青少年感恩教育问题探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4 郭祥超;关于我国教育本质研究认识论的反思与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万作芳;论教育异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桑朗翁姆;巴底乡“尼涅”活动的教育内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7 曹艳敏;从功能到存在:新型师生关系的理论构建与实施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庞海龙;基于影响论教育观的《现代生命科学导论》通识课程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浩权;教育经济主义思潮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刘楠;小学生心智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484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8484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4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